[记者蹲点采访]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2017-8-28 20:34:28本站原创 字体:

[记者蹲点采访]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徐湾村: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记者蹲点采访]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徐湾村: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记者蹲点采访]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徐湾村:建设基础设施助力村民脱贫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甘牧 文/图)在开展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昌江区鲇鱼山镇徐湾村党支部以“党建+”为重点,着重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联系等相关制度,把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让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堡垒作用,从村民最为关心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着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助力村民脱贫。

  徐湾村紧邻皖赣铁路。位于一座铁路桥下的一条水泥路就是以前全村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不但只有2米多宽,而且还有一个近90度的大弯。很多村民都在这条路上摔伤过,甚至还多次发生过骑车出行的村民连人带车翻到沟里的事故。能走上一条平坦的大路,成为了该村很多村民的梦想。

  这条路的现状,让该村党支部书记胡金云心里十分沉重。为了让村民出行能够走上一条平坦的路,2015年,她向时任该村第一书记的市政法委干部翁韶华提出了修路的主张,得到了大力支持。

  他们接下来就开始联系相关部门,通过挂点单位领导和市委政法委书记曹雄泰的多方协调,并将这一情况向市铁路办、护路办等相关部门汇报。只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相关部门就来到现场进行了调研。

  2015年8月份,这项工程开工了。当年12月底,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出现在了村民的面前。这条经过裁弯取直,通过多个部门积极协调后修好的新路,让村民们欣喜不已。

  该村沅湾村小组在每年汛期经常遭遇山洪,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村干部组织人力,通过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翁韶华的积极协调和争取资金,对流经该村的小河上的一处旧涵洞进行了拆除,有效地缓解了山洪的影响。

  徐湾村原有的徐湾小学校舍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这里也是一个滑坡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瓷都晚报》社记者、景德镇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国凤的努力和协调,募集众多瓷都爱心陶艺家筹集的捐款,这所学校得到了异地重建。

  学校建成后,徐湾村小组的孩子们上学“不方便”又成了新问题。胡金云向村民们作出承诺,一定要修一条路出来,让孩子们能够上学。

  经过村干部的努力,2015年,一条从徐湾村小组通往坑余村小组的机耕道终于修好了。这条长约700余米,宽约3米的道路,不仅方便了孩子们上学,也为村民平时的劳动和出行提供了方便。

  2016年,孩子们终于搬进了这所新建的学校,再也不用担心会遇到意外了。

  2017年经过精准复核,对照原贫困村脱贫指标体系,该村有五项指标不符合贫困村退出要求。有18户50人还处于贫困状态。经过近几个月的努力,在市、区、镇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村干部的努力下,这些指标都得到了落实改进。

  该村沅湾、坑余、徐湾、杨田四个村小组,200多户村民家中损坏的数字电视接收机,通过昌江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的努力,已经全部修复到位,做到了全村通有线电视。

  坑余村小组是该村最后一个未通自来水的村小组。2017年7月底,通过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张武安和挂点帮扶单位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该村小组13户农户饮水入户工程已全面完工。至此,该村全部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该局还对沅湾和杨田村这两个村小组有160米排水沟堵塞,无法顺畅排污的情况进行了解决,目前这两条排水沟均已完工。

  该村还有8栋危旧房需要拆除重建,8栋旧房需维修改造. 目前8栋危房重建和2栋旧房维修项目已经列入市、区住建部门的改造计划,正在进行审批。该村主干道还有4.9公里的路面需要进一步硬化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