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榜]昌江区用“绣花功夫”提升改造背街小巷

提升城市品质,凸显瓷都特色 亮点多、成效好,群众都点赞!
昌江区用“绣花功夫”提升改造背街小巷


[红榜]昌江区用“绣花功夫”提升改造背街小巷

奥园路整改后

[红榜]昌江区用“绣花功夫”提升改造背街小巷

奥园路整改前 

  景德镇在线讯(涂伟明 特约通讯员 许荣崽)“再也不担心发生内涝了,政府做了件好事,做了件实事!”近日,笔者来到昌江辖区的新风支路,看到水平的柏油路在白线的牵引下自然地延伸着,没有了往日的脏水,不见了脏乱差,停车占道现象也消失了,路旁开小卖部的黄爱荣对此赞不绝口,终于去掉了她和附近居民的一块心病。

  原来,昌江区在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中,围绕城市“双修”服务中心,坚持便民利民赢得民心,在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上精准发力。该区在做好主干道改造的“面子”上,力争做好背街小巷的“里子”,运用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项目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用“绣花功夫”全面推进昌江区101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提升改造,逐步健全发达的“城市神经末梢”,在改造中提升背街小巷的人文内涵和基本功能,留住景德镇城市的“魂”。

  提升城市品质,凸显瓷都特色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西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差、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再加上“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杂乱无序,城市光鲜的高楼大厦背后,一条条背街小巷破损严重、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管理问题困扰着居民。前期,昌江区做足调查摸底的工作,在充分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基础上,梳理路面破、灯不亮、无排水、秩序差的背街小巷资料,分批分期进行登记造册,初步确定列入前期改造的背街小巷有101条,其中12条为精品路,63条为标准路改造,28条为小改修复。2月18日,昌江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项目部正式成立,3月1日,项目全面开工,拉开了昌江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的序幕。

  提升改造,规划先行。昌江区聘请杭州城市设计院设计团队,按照不同的小巷特点,分别做好设计规划,彰显小巷个性。有的作为精品景观提升打造,有的作为文化特设小巷进行设计改造,有的按照“路平、水通、灯亮、线齐、墙美”要求进行提质改造;不同的材料做不同的“菜”,同时要求路灯、绿化、公共设施、景观小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凸显瓷都特色,做靓瓷都门户。

  路平了,灯亮了,树绿了,群众齐声点赞

  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背街小巷”是一把重要的“标尺”。昌江区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连日来,笔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昔日蟠龙岗,名字叫得震天响。天晴吃灰土,落雨泡泥汤,乱搭建,乱摆摊,出门心里堵得慌。如今蟠龙岗,名字叫得震天响。路平心也宽,花开眼前亮。小广场,文化墙,城市双修都在忙。”这是一首由居民自发创作而成的“打油诗”,在广大居民中广为传播,成为奥园路和蟠龙岗社区周边环境整治后的真实写照。

  昌府路紧邻新风路菜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让这条路旧貌换新颜。路旁一家中医门诊的主治医师李春水今年已经70岁了,他见证了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变迁,“这条路修得好,以前坑坑洼洼没法走,一到雨天就涨水。现在好了,路平了,路灯也装了,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实事!”

  东风坦上弄、兴华路、沿河步道、朱家山、官庄塘坞新村里弄、园林老村路、茶山支路、三河村老村路、吕蒙支路等多条道路提升改造已经完工。

  截至目前,由区项目部组织实施的项目已有91条陆续开工,开工率达90.1%,其中已完成80条。

  项目化运作,严把工程质量关

  为了切实高效推进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昌江区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项目部,下设质量监理组、工程预算审核组、施工环境保障组和协调组,项目化管理、系列化推进、标准化建设、滚动式推进、规范化运作,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跟班监理工程实施,派遣甲方代表跟踪监督,聘请第三方跟踪审计。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统一由市市政工程处实施,对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制定了工程进度推进表,实行倒排工期制, 按照“完成一条、验收一条、管好一条”的原则,工程完工验收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议,成立群众监督理事会,做事为民,做到让群众满意,道路验收后,交付辖管村居管理,明确管护责任人和单位。

  小巷虽小,影响却不小,不但关系着百姓生活,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品位和风貌。如今,部分工程已经先期完工,各方反响一片赞誉,尤其是群众普遍给予好评,这是对于提升改造工程的肯定,也是对于工程实施项目化运作严把质量关最好的褒奖。(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