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瓷都在诗情画意中走向世界的中央

最近,在世界瓷都景德镇的老百姓口中有一句话火了起来——“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更是受益者”。原来,这个春节长假刚过,一场以体现城市“形象美、功能美、文明美”为核心内容的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战在景德镇打响了!

  客观地说,城市环境既是“面子”,又是“里子”;既是改革手段,又是改革目标;既是发展成果,又是发展环境。从这两年瓷都在城市管理的生动实践来看,景德镇在环境整治方面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不仅迅速地改变了城市面貌,而且让群众在环境整治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可谓“上接改革精神,下通民心民意”。具体来说,景德镇在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方面,呈现出三大亮点:

  一是变得“有诗意”。人们常说,诗意总在山水间。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好山好水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天蓝水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说,这个“先天优势”就是景德镇未来发展的“后发优势”。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围绕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上作了一篇好文章,拆了围墙透了绿,宽了马路亮了灯,铺了草坪“白改黑”,透山透水透风光。孔子说过,好的地方就是“远者来,近者亲”,这正与我们今天从事的“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个春节,旅游人数创新高,一周揽金7亿元,返乡置业购房的趋之若鹜, 一派“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情乡恋盛景,让人不禁感叹景德镇的魅力真是超级大啊!

  二是变得“有新意”。环境大整治不是简单的扫扫街面、抹抹栏杆,而是在明确城市定位,创新城市管理上,通过美化实现质变,最终达到优化城市环境、改变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位和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目的。近年来,景德镇在这方面可谓点子多、创意足。例如:新打造的古色古香的四个城市大门,风格迥异。还没进入瓷都,一股绵延千年的文化韵味就扑面而来,这的确是“神来之笔”。还有像西河水系治理工程,也是令人叫绝,原本荒芜破烂之地,现在变成有湖有树的“灵动之地”,通过城中有湖,山水相连的“昌江百里风光带”,一下子就把昌江两岸的文化、生态资源串联了起来,城市品位的持续提升不断把千年瓷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地带。

  三是变得“有情意”。景德镇在环境整治中,不仅注重的是“物”的改造,更注重的是“人”的关切。其中,棚户区改造工程,就是深得民心的一项“有情有义”的民生工程。众所周知,房屋征收工作,历来是个难题。但在景德镇近年来的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房屋征收不仅没有引起老百姓的抱怨和不良情绪,反而见到的都是一张张征收后的“幸福笑脸”。这里有什么秘诀吗?如果说有,那就是景德镇的房屋征收不是强硬式的,而是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家人商量式”的征收。工作中,景德镇坚持“征收谁、服务谁、改变谁、造福谁”的新理念,无论“拆大拆小一个样、早拆晚拆一个样、拆官拆民一个样”,百姓在征收中感受到的是工作人员的真情实意,感受到的是政府设身处地为百姓生活更好的民生情怀。难怪江西省省长刘奇对景德镇的房屋征收工作专门表扬,说景德镇房屋征收很好地把现代美感与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现代城市发展的大量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最佳“资本”。打赢城乡环境大整治绝非小事、也非易事,而是一场持久的硬仗,一场对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严峻考验,更是一场必须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全民行动。在朝着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宏伟蓝图进军时,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立即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立足景德镇,从我做起,大干一场,世界瓷都景德镇就一定会在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精彩进程中,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