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鲇鱼山镇扎实推进环境大整治工作侧记
打造幸福宜居新乐园
——昌江区鲇鱼山镇扎实推进环境大整治工作侧记
昌江区鲇鱼山镇扎实推进环境大整治工作侧记
景德镇在线讯(胡洁 特约通讯员 许荣崽)阳春三月,走进鲇鱼山镇大街小巷,满眼尽是热火朝天的环境整治工作场景:集镇里环卫工配合着洒水车正马不停蹄地对镇村大街进行清扫,镇道村路旁时时活跃着一顶顶小红帽、红马甲,鱼丽路口轰鸣的大型机械来回不停地施工作业……
“以前我们村垃圾乱堆乱放,天气一热,苍蝇乱飞,气味非常刺鼻。”关山村民程淑龙深有感触,“现在好了,生活垃圾自觉定点投放,谁也不敢破坏干净的路面,要知道扔的是垃圾,丢的是面子。”关山村的变化只是鲇鱼山镇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2月份以来,鲇鱼山镇把打造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园,对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对外树立整洁文明的鱼山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镇村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入手,综合整治、整体推进、持续发力、狠抓实效,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明显实效。
党员示范 心系民生
3月3日,一场“环境大整治、党员干在前”主题党日活动在该镇吕蒙村开展,全村党员干部、环境整治志愿者自带劳动工具对吕蒙大桥南段的各类垃圾进行了清理。整治现场,党员干部干劲十足、配合默契,一边劳动一边发动村民参与。这是该镇积极推行“党建+”模式的结果,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将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两学一做”的具体实践抓紧抓好,让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
关山村在清理因雨水导致的高速路桥洞堵塞的杂物时,遇到机械无法清理的地段,党员干部一点点地用双手去抠出来;为了清理堆积在徐湾进村路口影响美观和村民出行的100余个废旧轮胎,村党支部干部书记胡金云带领党员干部十几次来到汽车修理店主韩如贵家做思想工作,经营店主从起初的拒绝交流转为主动配合将轮胎搬移。
干群联动 净化民风
“光有党员干部参与的环境整治行动,还远远不够。环境问题是所有生活在鱼山的每一个人的责任,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既要做一名保洁员又要做宣传员,引导全民参与、全民共建才能治理‘症结’所在。”该镇负责人介绍。
鲇鱼山镇在整治工作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从提升村民素质、营造文明乡风入手,深化“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的理念,全员动员、发动群众参与。全镇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 156条,制作大型户外广告牌10块,开辟专题宣传栏18块。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镇村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百姓家中,宣传环境整治的意义、内容、方法、重点区域,同时,由威望高的老人、致富能手组成的村民理事会进村入户走访谈心,引导村民逐渐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促使民风朝良性方向发展。
点面结合 整体推进
该镇按照昌江区城乡环境大整治的整体安排和十大主题活动的部署,统一行动、点面结合、整体发力,环境整治工作稳扎稳打、成效显著。在“万吨垃圾大会战”行动中,该镇15个村(居)清理积存垃圾 5383吨;在机关和住户庭院大清理行动中,全镇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群众房前屋后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在配合全市、全区环境整治的同时,该镇各村积极演好自身“独角戏”。靠近鱼丽园区的良港村对园区附近影响美观的农户种菜篱笆及网状物品全部拆除,对园区各企业下发禁止乱倒垃圾通知书;作为中心村建设点的徐坊村借环境大整治这一契机,重点打造莲塘15亩,护坡600米,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巧妙融合;慈义村在清理水沟淤泥时,利用田坝、沟边坝种植果树3000棵,巧借环境整治建万米果林休闲观光带。
重点区域 不留死角
在环境整治工作中,鲇鱼山镇实行重点区域重点治理。鱼丽路口是市区通往鱼山的必经之路,人流量大、车流量多。针对这一情况,镇党政联席会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打造鱼丽路口环境整治特色亮点,一方面对露天小餐饮占道经营现象进行整治,一方面对路面重新进行平整,并在周边修葺“文化墙”,铺设绿化带,既提升了形象又增添了品位。该镇清理流动摊贩114户,拆除简易“蓝皮棚”105个、1万平方米,清除小广告320处,清运垃圾108吨,修建文化墙327米,栽种树木280棵,铺设草皮23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40多个,设置垃圾桶60个,安装路灯40余盏。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环境,这是市委要求的,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该镇负责人介绍,“鱼丽路口毗邻鱼丽工业平台周边,许多企业和在建的重点项目落户在这里,整治好鱼丽平台周边环境对于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创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集镇,环卫工定点定时清理,新增垃圾桶100个;针对航空小镇等重点项目周边建筑垃圾和“两违”较多,项目所在地的吕蒙村出动人力200次,大型机械7台,清理清运垃圾400吨,拆除违建9户,400平方米。
标本兼治 内外兼修
既要“颜值”,又要“气质”。在环境整治工作中,该镇注重标本兼治,在确保短期突击取得成效的同时,注重长效管理。为此,该镇建立健全《环境卫生考核制度》、《垃圾清运制度》等各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采取“机关干部包村、村包组、组包户”“三包”模式,实行各个路段“定岗、定责、定人”,做到环境整治“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并采取“上级督查、百姓点评” 相结合的监督模式,防止环境整治“回弹返潮”。成立的镇环境整治督查组,明察暗访,坚持每天巡查、每周调度,将整治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全镇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
城镇悄然“变脸”,家园骤然变美……镇容整洁了,村道净畅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了,老百姓的心情更舒畅了,环境整治工作仍在继续,美丽的鲇鱼山镇正昂首阔步,向着生态、文明、宜居的幸福乐园迈进。(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