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环境整治: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昌江区环境整治亮点点击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吴立群)昌江区在做足调查摸底工作,充分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基础上,梳理路面破、灯不亮、无排水、秩序差的背街小巷资料,分批分期进行登记造册,初步确定列入前期改造的背街小巷有101条,其中12条为精品路,63条为标准路改造,28条为小改修复。该区加强背街小巷治理,创新城市管理、改善市容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环境大变样 群众齐点赞

    该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路平、水通、灯亮、线齐、墙美”的基础上,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街巷里弄,让改造后的背街小巷成为城市“市容景观的延伸”和“历史文化的延伸”,切实让老百姓满意得实惠。

    修补路面、清理垃圾、改造停车带、修复文化墙、美化新增护栏、栽植苗木、拆除更换店招、改造荒弃菜地、整治车辆乱停放、新建文化休闲广场……如今蟠龙岗社区及奥园路周边环境焕然一新,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风支路在环境大整治提升改造后积水内涝、停车占道等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森林公园枫树山路两侧外立面改造提升工程也已经完工,道路两旁建筑物与森林公园东侧出口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昌府路紧临新枫路菜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让这条路旧貌换新颜。家住附近的群众高兴地说:“这条路修得好,以前坑坑洼洼没法走,一到雨天就涨水。现在好了,路平了,路灯也装了,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实事!”

    石洪路改造路段原沿街建筑老旧不堪、杂乱无章,违建蓝皮棚、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外观形象与其日益显要的地理位置不相符。石洪路改造工程采用了传统徽派建筑风格,融合现代景观艺术,使其古韵犹存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气息,与对面的西河湿地公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居民同参与 管理大提升

    昌江区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职责,强化街道、社区属地作用,从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执法保障等层面加大背街小巷建设与管理力度。在改造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升级软件管理,探索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共建美丽家园。

    该区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项目部,聘期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切实高效推进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统一委托市政工程处实施,对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工程进度推进表,实行倒排工期制,按照“完成一条、验收一条、管好一条”的原则,工程完工验收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议。道路验收后,交付村居管理,明确管护责任人和单位,做到群众事群众管,群众路群众护。

    与此同时,该区还完善“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机制,实行“联勤联动联合执法”的勤务模式,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无缝衔接。该区先后组建了两个“公安+城管”联勤小组,在豪德十字路口至昌江一中、珠山西路沿瓷都大道至迎宾大道市四院等地段试点,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巩固市容整治成果,实现整洁、整齐、整治的目标。(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