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珠山区:实现跨越发展新升级
□ 珠宣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既是发展转型、改革攻坚的五年,也是奋发图强、蓄势扬帆的五年。面对增长动能乏力、稳增长难度增大的发展大环境,珠山区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立足城区、发展城区,依靠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双引擎”驱动,通过夯实工业基础,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始终保持经济发展阶梯式增长态势,实现跨越发展新升级。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发展后劲动力充沛
珠山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城区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把项目建设贯穿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各个领域,激发出各领域的经济发展活力。
过去五年,珠山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37.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8.4亿元,增长了1.6倍;项目推进数量由2010年底的24个增加到2015年的60个。五年来,该区共实施并完工政府投资项目30个:三宝瓷谷、陶溪川、陶艺街、珠山东市项目基本建成,结合在建的樊家井仿古一条街项目,将借助“陶瓷+旅游+文化+休闲”资源整合,助推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景德大道综合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使得全区在基础设施水平上得到巨大提升;珠山中路、莲花塘综合改造,御窑厂棚户区改造、方家山城中村改造等民生和生态环境项目的推进,实实在在惠及百姓群众。这些事关珠山发展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珠山经济发展增添十足的后劲。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发展领域不断深化
立足区情、发挥特色,珠山区通过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具有珠山品牌效应的服务质量招商、亲商、安商,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外向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五年间,珠山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实际引进内资203.84亿元、外资4923.96万美元。在招强引强上,该区先后引进了上海锦江、华润万家、湖北真快活等一批实力强劲、资本雄厚的全国1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该区引进了全球软件系统领头羊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尔公司合作成立海尔众创空间示范基地,还与上海网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电子商务产业初具雏形;在专项推介上,该区成功举办余杭陶瓷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和南京现代服务业产业推介会,两场专项推介会共签约项目37个,合同引进内资合计32.4亿元,外资8500万美元.
服务产业发展迅猛 经济结构换挡优化
以构建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目标,珠山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贸易、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4年,珠山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03.6亿元,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到55.9%,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在总部经济方面,该区去年新引进总部型企业19户,总部经济入园数已达75家。过去五年,全区累计实现总部经济税收11.09亿元,年均增幅达26.95%。随着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进一步繁荣,以御窑厂、三宝瓷谷、陶溪川、珠山东市等为引领的休闲旅游业蓄势而发,和以上海安富轿车驳运有限公司、中联物流(中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总部经济的带动,珠山区经济在加速发展中实现换挡优化。
工业基础不断夯实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兴工业就是兴经济。近年来,珠山区不断加大强攻工业力度,着力抓好工业平台建设,围绕陶瓷、汽配、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重点施策,通过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制度、区领导挂点工业企业制度,综合运用资金、政策扶持,补齐工业“短板”。
随着昌河汽车与北汽完成重组,多款车型下线,汽车配件制造业乘着“东风”顺势而上;以惠康电子、联晟电子、中天水晶和兴航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及军品制造企业凭借科研优势加快发展步伐;真如堂陶瓷、中航光学等高精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江隆汽车消声器成功挂牌“新三板”,实现了该区和我市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零的突破……工业基础的不断夯实,引领着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2015年,珠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6亿元,相较2010年的132.48亿元增长了55.5%,年均增速9.3%;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3.9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