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专题-景德镇在线新闻网 >> 景德镇市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辉煌成就 >> 浏览文章

景德镇市加速推进精准化就业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景德镇市加速推进精准化就业扶贫

  景德镇在线讯(曹颐 袁园)今年以来,为全力做好我市精准化扶贫中的就业扶贫工作,市就业部门采取入户调查、送岗到户、培训到人、创扶结合、公益安置“五连招”的方式,环环相扣,步步紧跟,多手段、多渠道、多层面推进和保证我市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我县庄湾乡扶贫对象212户,总人数375人,符合精准就业扶贫条件的有16户40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22人,目前已有7人实现脱贫,从事普工岗位就业的6人,技术工1人;在未脱贫人员中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有10人,其中有本市就业意愿的4人,省外就业意愿的6人。这些是初步摸底的结果,之后还要再确定精准就业扶贫人员名单并提供针对性帮扶。”浮梁县就业部门负责人介绍精准化就业扶贫“五连招”之一的入户调查情况时这样告诉笔者。

  作为精准化就业扶贫的第一招,为了能够精准的了解到全市范围内各县(市、区)就业贫困人员详细准确的基本情况,我市各级就业部门从年初就启动了就业扶贫人员的精准化入户调查工作,通过专门设计就业精准扶贫入户调查表,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和贫困人员个人信息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从而获取各户、个人的年龄层次、文化结构、致贫原因、劳动技能、参加培训、接受免费职业介绍和就业创业帮扶等方面详细的情况资料,并整理成台账,为制定“一对一”针对性帮扶方案打好基础。

  送岗到户是推进贫困户就业的第二招。在了解到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后,为促进扶贫对象就业,市就业部门在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周”等大型招聘活动外,还采取了更加贴近困难人员的服务方式,将一些传统大型招聘活动改为分散的小型下乡或入社区巡回招聘活动,同时不定期组织村干部、街道劳动保障员、市内单位部门挂点“第一书记”,根据入户调查了解到的就业诉求,将岗位信息直接带到贫困户家中,得到了贫困人员的好评。

  3月,红茶加工主题的技能培训班,在以红茶采摘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浮梁县勒功镇、蛟潭镇开班了;5月,以农产品种植为主要经济产业的浮梁县江村乡开展了生姜种植技能培训;6月,拥有荷花种植资源的浮梁县黄坛乡、湘湖镇举办的荷花种植培训班也热热闹闹拉开了帷幕,这些技能培训的报名参加者正是当地的99名精准扶贫对象。作为精准化就业扶贫的第三招,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扶贫对象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使培训取得实效,这些培训班都是在依托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并了解贫困人员意愿的前提下量身定制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获得一技之长的同时能更顺利地就业。目前,已经有不少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员和当地企业有了就业意向。

  浮梁县的旭日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原本是一家单纯从事莲藕种植的企业,在生态旅游休闲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合作社决定拓展开发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得到消息后,当地就业部门在为企业开辟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支持创业的同时,使出了就业扶贫的第四招——创扶结合,即利用创业企业资源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得到政府的创业支持,我们也应该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目前该企业已帮助吸纳了8名扶贫对象在合作社就业,并在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成为当地新型特色观光农业的领头羊。该企业负责人还表示将继续安置20人左右的就业扶贫对象就业。这种政府与企业沟通,利用帮助创业、继而带动就业的创扶手段为就业扶贫对象带来了很好的契机。

  作为“五连招”中的第五招,公益性岗位安置也是就业帮扶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不同,采取了针对性安置。例如对因残致贫、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贫困户安排在农家书屋担任图书管理员;对身体残疾但有部分劳动能力或家庭原因不能离家较远就业的贫困户,为他们安排保洁、保绿等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就业;对有充分就业能力,有外出发展意愿的扶贫对象则通过与市内优秀企业联系腾出一定数量岗位安置就业。(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