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敲门——景德镇城市“新蝶变”之里弄篇

2017-9-22 16:35:48本站原创 字体:

幸福来敲门——景德镇城市“新蝶变”之里弄篇

如今的曹家岭新村里弄

幸福来敲门——景德镇城市“新蝶变”之里弄篇

曾经的曹家岭新村里弄

幸福来敲门——景德镇城市“新蝶变”之里弄篇

如今的部所小巷

幸福来敲门——景德镇城市“新蝶变”之里弄篇

曾经的部所小巷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周筠 文/图)今年2月以来,我市打响了一场气势空前的城乡环境大整治战役。通过城乡环境大整治和老旧里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时光中慢慢失去光彩的老旧里弄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大十字弄:卫生、环境大变样

  位于昌江河畔的大十字弄,是景德镇典型的古窑砖里弄之一。相传,上世纪30年代末此处建有一个耶稣堂,一名美国传教士在此传教,并经常接济穷苦百姓,深受当地百姓欢迎。为纪念这位传教士,故用耶稣信物十字架取名为十字弄。里弄全长200米,最宽处约1.8米,最窄处约1.1米,现有住户百余户,以老年人居多。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由于弄堂狭窄,地势较低,排水等基础设施薄弱,虽多次进行维修,每逢雨季,这里极易发生积水和内涝,弄内居民戏称为“挽着裤脚,淌着小河走回家”。

  采访时,正值午饭时间。记者在大十字弄39号门前看到刘阿姨正在切菜。提起里弄的变化,刘阿姨笑得合不扰嘴:“以前这个洗水池都是乱七八糟的,一到洗菜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地面上都是一滩水。现在政府统一帮我们砌成了一样的水池,下水管直接从水池下方通到下水道内,既美观又方便卫生。”

  刘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小区环境好了,大家也都更加爱惜了,不会随意乱倒垃圾,文明素养比之前高了。”

  家住大十字弄49号的肖大爷退休前是社区干部,看到记者采访,他拉着记者说道:“我们家四代都住在这里,以前巷子破烂不堪,积水遍地,弄口还有一面围墙……没有想到,我今年80多岁了,还能看到里弄变得如此漂亮,多亏了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

  现如今,走进大十字弄,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古色古香的雕花木门窗,原来破旧的水泥路被崭新的青石板路面取代,古老的窑砖墙还镶嵌上20余块青花瓷盘……

  曹家岭新村里弄: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曹家岭新村里弄位于朝阳路888号,全长约300米,最宽处7.5米,最窄处2米,现有住户60余户,由于年久失修,里弄路面破损、下水管道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生活。今年2月,居民群众通过珠山区“百姓说事”平台,将里弄积水严重的情况反映之后,得到了珠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即开启了曹家岭新村的升级打造工作。它是我市今年最早改造的一条里弄,它的华丽转身,是我市众多改造后里弄的典型代表。

  家住曹家岭新村里弄88号的吴冬进是个热爱种植的人,原本在家门前圈了小块地种菜,为了配合里弄环境整治,他主动把门前的菜地清除了。“这是环境整治期间,里弄新种下的鲜花和竹子,刚好种在我家门前,现在,我每天都会为它们浇水,现在长得挺美的,比种菜好看多了。”吴冬进看着门前盛开的盆栽说道。

  现在走进曹家岭新村里弄,可以看到清洁平整的透水沥青取代了碎石路面,点点绿意点缀着粉刷一新的白墙,“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之类的家训瓷盘镶嵌在每家每户的房门口。吴冬进家门前的家训瓷盘上写着“家和万事兴”,他笑道:“这家训是根据我家实际情况书写的,我家儿女虽然都不住在这里,但每天都按时回家吃饭,一家人总是和和睦睦的。”

  曹家岭新村里弄环境整治结束后,遭遇了今年“6·23”特大暴雨,突降的暴雨检验了这条里弄的排水设施,曾经逢雨必涝的里弄在此次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它的改变得到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

  部所小巷:“双高”里弄很吸睛

  部所小巷位于新厂西路118号,整条小巷长400米,宽5米,有60多年历史,周边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居民,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是一条典型的景德镇老里弄。

  如今部所小巷已成为“两高”里弄(高颜值、高内涵)的代表。里弄路面铺设的是高标准透水混凝土,原本堵塞废弃的下水管道已经整改完毕,里弄每约4米间隔就可看见古色古香的路灯;小巷末端原本破旧的旱厕已经变成了竹林假山环绕的休闲区;在居民家门口醒目处,镶嵌着用陶瓷烧制的“二十四孝”图,在这条人来人往的小巷里面,有的不仅是风景,更有文明和新风。

  记者发现,里弄施工者考虑得十分细致,原本悬在半空杂乱的电线都进行了捆扎。在里弄入口第二个拐弯处,原本都是电线密布,现如今用塑料的绿植进行了包装覆盖,细节处的把握与里弄整体搭配和谐,相得益彰。与此同时,里弄还融入陶瓷文化、水墨山水画等元素进行了设计,并依托民进景德镇市委会、景德镇开明陶瓷画院等平台,聚合陶瓷、书法等名家的力量,创作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二十四孝”为主题的陶艺作品,镶嵌于弄墙内,让文明新风和陶瓷文化相融合。

  如今,部所小巷不再是沉闷破旧的无名小弄,而是色彩缤纷、文化气息浓郁的“双高”里弄。穿梭在里弄中,记者看到老人在长椅上晒太阳,孩子们在绿树下嬉闹,左邻右舍聚在一起闲聊,温馨的画面到处都是,在这里,现代与文明和谐共生……

  今年以来,珠山区切实从民生需求出发,借全市城乡环境大整治的“东风”,按照“水通、路平、灯亮、线齐、墙美”的硬件要求,对里弄进行了改造。如今,一条条污水横流、碎石乱蹦的“陈年老弄”完成了华丽转身,不但“面子”好看了,更多了陶瓷文化、家风文化的“里子”,它们是城乡环境大整治的缩影,也是成果。这一条条流淌于千年瓷都肌里的里弄,在大整治的背景下演绎着华丽的蝶变……(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