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双修]乐平市:生态修复滋润秀美礼林

2018/9/22 12:56:07景德镇在线 字体:

[双创双修]乐平市:生态修复滋润秀美礼林

乐平市:生态修复滋润秀美礼林

  景德镇在线讯(王金保 记者 查艳 文/图)走进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白土村,成片的万亩公益林地蔚为壮观,草、灌、乔木次第分明,十里矿区掩映在碧波绿浪中,让人仿佛置身景区。

  礼林镇是江西省重点能源基地镇,境东部桥头丘、万山两大现代化井工矿,连续多年原煤产量突破百万吨,前鲍、龙山、甘棠等处小煤窑群星罗棋布,但大规模矿产开采,带来了地表破坏、植被受损、房屋下沉、公路龟裂等问题。为恢复绿水青山美景,乐平市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富民,推进“关井压产”,让采矿挖煤退出历史舞台。礼林镇持续发力,推行红砖厂专项整治、土地复垦、矿山植被修复,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成矿区采煤沉陷地治理及周边区域绿化面积1.2万余亩,复垦土地面积8600亩,涵盖万亩生态林、千亩标准化茶园、千亩雷竹工程、5000亩精品油茶园、翥山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每年荒山造林和稀疏林改造面积均在3600亩以上。目前,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3.9万亩,修建排水沟2200米,初步建立起了以农田、林地、水系为基础,以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生态网络体系。

  为再现绿水青山美景,建设美丽礼林,礼林镇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这项重大工程,告别治山、治水、改田各自为战的“单打一”,走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综合治理之路。

  山区再现水清岸绿美景

  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礼林镇生态系统破损退化严重,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生产生活活动的消蚀,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不断下降。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让乡村、矿区环境再现勃勃生机。

  土地全域整治是这场变化的关键。礼林镇以区域为重点,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村庄、矿山”生态修复和连片整治,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全方位补齐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短板。在遵循村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13个村1860户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打击非法挖沙、垃圾分类收集,治理养殖污染,实施庭院改造,实现雨污水分流、自来水管道入户等,恢复岸线生态环境,完善村庄配套功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对原先的三大采矿区黄土裸露地表加快复垦复绿,栽植杜鹰、红衣石兰等绿化苗木,把损毁的山体地表覆绿,建成景观区,逐步恢复山体植被地貌、河道水系生态,丰富植被品种。

  为实现“天蓝、水净、山美、河丽”的目标,礼林镇展开了以河套生态环境整治、基本岸线保护和修复、污水处理站建设、安殷水入河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环境整治,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开工建设翥山公园,沿着高排沟兴建了慢行道、入口停车场,临近的乐平市工业园实行雨污分流,关闭了32家“散乱污”企业,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浸染荷塘垂柳,天蓝、地净、水清,绘就乡村美丽底色,吸引了大批游览休闲的游客。

  让群众分享“生态红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惠民,让群众获得“生态红利”。礼林镇通过土地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8万亩,通过复垦废旧村庄宅基地,新增耕地1680亩。以前泥泞的小道变成了平坦的生产道路和田间道路,道路通达率和机械耕作率达到90%以上。

  治沟造地项目实施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基本解决了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耕地产能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礼林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扩大田块规模、全面改善排灌系统、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等措施,使耕地质量提高了2个等级。工程实施后种植玉优质稻亩均增产达160公斤以上,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960万公斤,既确保了粮食安全,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长期以来,礼林镇境内的桥头丘采煤塌陷地坑塘遍布、杂草丛生,当地农民又因村庄塌陷无法耕种、居住。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翥山公园的建设,改变了这里的生态面貌,也让附近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与桥头丘毗邻的前鲍村,2000多名村民原来以煤为生。如今规划省级湿地公园带来的副业收入,让“不挖煤了,换个活法改吃生态饭”成为前鲍村村民共同的心声。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光伏、餐饮、保洁等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还靠吃生态饭鼓起了腰包。前鲍村红薯种植原本只是村民们在挖煤闲暇时的“副业”,但在全域旅游兴起后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主业”,目前通过推行“公司+农户+品牌营销”特色产品营销模式,发展优质甜饼红薯380亩,竹笋遮阳网种植56亩,订单啤酒麦800亩,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带动当地100多名贫困育龄群众实现创业就业和精准脱贫。(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