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双修]“村民说事”助力生态村建设
景德镇在线讯(王金保 记者 查艳 文/图)夜风习习,在乐平市乐港镇大路边村村部办公楼里,35名村民代表与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谈着事,举行“村民说事会”,家长里短、村事家事都在这里交流汇集。
大路边村的“群英会”正是乐港镇“村民说事”制的一个缩影,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四步法”机制,是近年来菜乡治理的新举措。通过群众“说事拉理、道德评议”,乡贤精英摆事实、讲道理、析规范、辨是非,以评明德、以亮树德,扬清激浊,医治“心病”,力促转化,淳化民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破解扶贫扶志难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乡村治理的探索实践,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蔬菜专业村,从“后进村”逆袭为全市“样板村”,不仅村庄环境大改观,且兴建了以古法榨油、设施蔬菜为主体的田园综合体,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日益壮大。
“自从村里成立了乡贤理事会,村内生活环境大为改观。以前,垃圾、尿不湿、破衣烂袜等什么都丢进塘里,如今通过环境整治,垃圾分类装,村路有人扫,家家户户改水改厕,连下水道也用上了‘微循环’,村内环境越变越好!”村民吴秀萍喜形于色。
2017年,乐平市环保局挂包大路边村,指导成立了乡贤理事会。除5名“五老”骨干外,村里还专门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在村内开展垃圾清运、治安巡防、殡改宣传等活动,在服务群众中感染群众、引导群众。村党总支书记吴诚说,大路边是省内有名的蔬菜专业村,已规划建设百亩荷塘、百亩桃园和百亩特色菜园,外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垃圾围村”问题凸显,而理事会骨干都是土生土长的乡贤,通过他们参与村里各项事务,实时预警巡查,既出点子,也报实情,大大缩短了问题纾解时限。
村理事会将乡村事务汇聚在一起,按治理民主化要求,不断深化村务过程监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村拆除空心房、破旧房28栋2660平方米,平坟12座,腾出空地建成占地10亩的“迷你公园”,整个过程“零补偿”“零纠纷”。
近年来,随着生态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大路边村硬化街道小巷、栽树绿化、安装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各项工程建设中,理事会全程跟进,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如路面平整度、泥沙比例、铺面厚度……所有工序都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来,确保施工质量。“如今,一套完整的‘说事制’在村里有序运行。村里农民会馆、篮球场、公园都是在理事会监督下完成的,就连污水处理设施施工验收,也得他们签字认可。”正在文化广场散步的村民吴志清指着水塘边的排污截口兴奋地说,如此一来,工程施工过程村民都能参与,一些“压箱底”的矛盾也迎刃而解。
对这个成效显著的理事会,村民纷纷点赞。“骨干都是村民选出来的,既监督村务,又参与事务,他们办事大家更放心。”如今,村民自治已成为大路边村新时尚,村里完善了村规民约,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以优良村风民风引领村民崇德向善,有效地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参与到村内环境卫生、文化发展等事务的监督实施,形成了遵纪守法、诚信明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生态。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创新接地气的治理载体,旨在调动基层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吴诚告诉记者,村里自发成立了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传承家族文化促进会和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参与打牌赌博,积极参与公益义务劳动,争当环境治理的标杆,淳朴的村风民风使大路边幸福之路越走越宽。(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