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持续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宜居新农村

2019/3/21 14:13:45景德镇在线 字体:

改善人居环境 推动乡村振兴
景德镇市持续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宜居新农村

 
景德镇市持续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宜居新农村

三宝马鞍岭村。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官龙样 文/图)三宝马鞍岭村、浮梁良溪村……一个个美丽的村庄,都是我市“三农”工作的靓丽名片。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给城市“洗脸”,给农村“洗脚”,“双创双修”的“东风”刮到了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在新的一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巩固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庄干净整洁、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加快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进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全面开展第三方治理模式,在环卫作业体制市场化的基础上,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化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范畴。建立和完善“市级统筹、县为主体、乡村配合、公司作业”的联动机制,真正做到城乡环卫“一把扫帚扫到底”。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各村书记为清洁长,要争创全国“清洁村庄”、“清洁县区市”。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行各类微动力或无动力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落实县(市、区)和乡镇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科学编制农村污水治理规划方案,梯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一带三边五线”总体规模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村点数量不减少,推进力度不减弱,建设标准不降低,做多示范点,做精示范线,做大示范片,做强贫困村,致力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确保完成省里下达建设任务。持之以恒打造好以陶瓷文化艺术为特色产业和古村古雕为特色产业及自然生态为特色产业的三个类型的样板村建设,使我市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保护传统村落和民居,保留乡村风貌,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坚持建管并重,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后续长效管护,选择部分县开展全域新农村建设长效管护试点。研究制定村庄基础设施建管和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办法,明确各方管护责任。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林长制管理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推动林长制工作向纵深开展。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地用途管制,实施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抓好乡村风景林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促进森林美化、彩化和珍贵化。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以一江四河(昌江、东河、西河、南河、乐安河)为重点,系统开展河湖水系的整治提升,建设江湖相通、山水相映的生态环境系统。大力推进河道清淤工程、河岸绿化工程、水毁修复工程、污染治理工程。确保境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保持“一河清水”,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继续推进山体生态修复。以“一带三边五线”山体修复为重点,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工程、青山白化整治工程。严禁矿山审批开采,力争每年修复2至3个废弃矿山。在保障安全和生态功能基础上,探索山体公园等多种修复利用模式。继续推进青山白化整治工作。(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