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改转]“窑火”之变——电能替代助力景德镇陶瓷产业绿色转型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让景德镇陶瓷蜚声海内外。在这里,星罗棋布的陶瓷工厂、作坊,琳琅满目的瓷器制品,令人目不暇接。

陶瓷作为艺术品的代表,制作工艺极其繁琐。从采取瓷石,炼成软泥黏土,制坯、打磨成型,再经干燥、施釉、彩绘、焙烧等工艺流程,变成一件件有生命力的精美器物。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火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今天,陶瓷产业依然是景德镇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近日记者在景德镇采访时发现,电能作为清洁能源,正逐步替代“千年窑火”的位置,推动陶瓷产业绿色发展。

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一厂是一家以生产高档日用细瓷产品为主的老牌企业,承接过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宾馆以及APEC会议专用瓷的生产,是国礼瓷的特供单位。红叶瓷厂也是景德镇最早使用电窑炉的企业。

在该厂二楼的生产车间,记者碰巧遇到一批精美的金边贴花玲珑茶具新鲜出窑。一名工人打开电窑炉的炉门,将烧制好的成品一件一件取出来,再小心翼翼地放到运输推车的置物架上。彩绘车间副主任刘志华告诉记者,红叶瓷厂早在2000年就引进了第一台电窑炉,后来扩大生产规模,又陆续增加了6台,电窑炉主要用来烧制高端定制的小型陶瓷产品,年产量约占全厂生产总量的一半。

“从成品率来看,电窑炉更高,可以达到98%;从成本来比较,用电也比用液化气更节能。”刘志华介绍。而之所以没有全部替换成电窑炉,他解释说:“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产品的定制需求,一些特殊要求的陶瓷制品,必须用其他能源烧制才能达到效果。”

与红叶陶瓷不同,景德镇神飞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真空陶瓷(金属化陶瓷管壳)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真空灭弧室、工业高频加热管、超高频电子管等军民用领域,对产品质量精度要求非常严格。

第一次走进神飞特陶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有些诧异。尽管不是生产高峰,依然有两条生产线在运转,可数百平方米的厂房内只有一两个工人在上班。该公司技术总监刘赞说,改用电隧道窑生产后,烧窑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一天只需两个人值班。

“公司‘气改电’的故事,已经在行业内外传为佳话。”刘赞说,三年前,为了证实到底是用液化气烧制还是用电烧制陶瓷好,神飞特陶公司专门搞过一场气窑炉和电窑炉的生产竞赛,一个月后的数据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用电的产品合格率达到89%,用液化气的产品合格率仅为38%。很快,神飞特陶将全部窑炉改为电窑炉,在成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年产值从65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不仅企业效益大幅上升,而且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新样本。

刘赞告诉记者,实施电能替代还带动了景德镇陶瓷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如现在电窑炉使用的硅钼棒发热元器件,具有独特的高温抗氧化性,最高温度可达1800℃,不仅发热快耐高温,而且使用寿命大大增加,这都是推动产业进步的结果。”

从柴火窑,到煤窑、气窑,再到电窑,从松柴燃料到化石能源,再到清洁能源,传承千年的景德镇陶瓷产业正在开启一段绿色发展的新征程。(张明明 记者 刘佳惠子)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