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树立防大汛加快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我市树立防大汛加快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思想不动摇
我市加快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我市树立防大汛加快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景德镇在线讯(特约通讯员 汪涛 文/图)我市为全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洪涝灾害多发。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思想不动摇,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着力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防汛组织领导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加快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为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1996年编制的《景德镇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提出,拟采用“库堤结合、先堤后库、分步实施”的原则,构建景德镇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即城区堤防工程与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联合运行,使我市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2014年主汛期到来前,观音阁至瓷都大桥段1.4公里防洪堤主体工程如期完工,标志着市区中心段防洪堤全部完建,基本形成防洪封闭圈,确保标准内洪水不漫入中心城区,可初步发挥防洪减灾效益。为进一步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我市还将投入7.2亿元建设老南河片区防洪排涝项目和茶山片区防洪排涝项目。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通过对老南河片区新厂排涝站、老鸦滩排涝站、河道整治、水系连通、排水管网等进行改造,并新建湖田南河河道两岸截污管,达到30年一遇24小时降雨及时排除的目标;通过在茶山片区新建麻园岭排涝站、西河防洪堤、排水干渠疏浚、挡墙渗漏加固、截污干管改造等,达到20年一遇洪水不进城、30年一遇24小时降雨及时排除的目标。同时,中渡口排涝站、龙井路排涝站新建项目也正在抓紧开展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总投资31亿余元的浯溪口水利枢纽大坝土建工程已于2016年6月竣工;2017年,大坝主体工程扫尾,3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到位,全面进入调试阶段;2018年下半年大坝试蓄水,年底库区皖赣铁路改线工程完工,库区公路、通讯、供电等专项设施复建全面完成,移民安置工作基本结束,水电站并网发电。

  2016年以来,我市还先后投入1.87亿元,大力实施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及部分险工险段应急除险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水毁工程修复等水利工程建设。其中,完成千亩圩堤应急整治66公里,投入资金3300万元;完成万亩圩堤应急除险30公里,投入资金3430万元;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投入资金2399万元;加固整治“头上一盆水”重点山塘278座,投入资金5560万元;全面完工100处重点水毁修复项目,投入资金4000万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将防汛责任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全市防汛调度指挥系统、暴雨洪水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修改完善防洪预案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及各类调度方案、应急响应方案和水工程度汛方案,做到科学防汛、依法防汛。加强防汛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洪涝灾害救生知识,组织各级防汛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时补充防汛物资,投入资金600万元,完成市、县、乡一次性防汛物资增储任务,保证相关防汛物资储备充足,有效提升防汛抗洪应急管理能力。组建专业的防汛抢险队伍并开展抗洪抢险救援演练和山洪地质灾害紧急转移演习。坚决执行提前转移群众制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洪灾损失。

  加快全市已建成的水利设施管理能力建设,大幅提高工程日常管理养护水平。全市国有公益性水管单位管理的大中型水库、水闸、泵站及三级以上堤防的管理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养护标准。其他涉及防洪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库及三级以下堤防按照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落实专人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工程面貌干净整洁,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养护标准。

  依托世界银行技术和资金支持,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一套集管理决策支持、防洪调度指挥、意识增强与公众参与以及相关技术培训等内容于一体的洪水风险综合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中心城区洪涝灾害风险。市洪水风险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在全国中小城市中尚属首例,项目总投资9530万元,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5922万元。由国际知名的丹麦DHI公司和河海大学联合开发的市洪水风险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正在进行试运行。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市洪水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公众参与等提供科学支撑,对提高全市洪水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损失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