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景德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 高效益 高质量
——我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略

  景德镇在线讯(黄子鉴)“如果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遭受的损失可就大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农民办的这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啊!”乐平市礼林镇52岁的村民黄大伯激动地说道。原来,乐平市7月12日至13日普降大暴雨,使得该市农业遭受较大损失,然而高标准农田片区却损失较小。由于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洪水来得急,但新修建的沟渠水排得快,500多亩农田没有出现一块积水,周围稻田和大棚蔬菜几乎没有遭受损失。

  近年来,我市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精心组织、统筹谋划、找准抓手、强化措施,着眼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1万亩,并确保2020年完成42.86万亩的建设任务。

  加强勘测设计 严抓工程质量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项目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深入乐平市14个乡镇83个行政村、浮梁县14个乡镇35个行政村,走村入户,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紧盯打造一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目标,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建设要求,高标定位、精细管理、严把质量。近两年来,全市共投资7.56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在乐平市众埠等乡镇已建成16.626万亩高标准农田,在浮梁县鹅湖等乡镇已建成4.378万亩高标准农田。

  为了更好地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农业农村部门高标定位、严把工程质量关,及时公开、公示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等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管,通过明察暗访,加大工程现场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坚实牢固,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条不紊推进。

  加强重点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在“高岭·中国村”项目区内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由黑猫集团建设的“高岭·中国村”项目于2018年4月份列入我省2018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其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高岭·中国村”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2018年度“高岭·中国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900亩,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高、效果好,项目区所在的浮梁县鹅湖镇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改传统的双季稻为“一稻一油”,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通过无人机播种、施肥、除草方式种植了大面积油菜,项目区的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加强科学利用 促进产业调整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民依法开展土地流转,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80%以上。在全市2018年新建成的12.214万亩高标准农田中,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就达7.445万亩。其中,乐平市6.417万亩、浮梁县1.028万亩。产业结构调整的面积,积极用于发展高效作物,使很多工程所在村从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转变为多元的有机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补贴政策,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大力推动优质稻米、蔬菜瓜果、中药材、稻田综合种养等产业发展工程,进一步调强产业、调绿产品、调出效益,实现高标准农田高效利用,充分做到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耕地产出效益,夯实我市农田基础。

  加强政策支持 助力脱贫致富

  为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抓实,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了《景德镇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脱贫工程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基础平台作用,加大对贫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有效扩大受益贫困户的覆盖面, 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贫困村(户)”扶贫模式,补齐产业扶贫短板,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夯实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促进贫困村(户)稳定脱贫。

  同时,我市还加强政策支持,切实做到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项目、适当降低高标准农田准入条件、新增耕地收益主要用于扶贫,并进一步加大在贫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个优先、三个提高”目标,即在全市18个省定贫困村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贫困村、贫困户创业增收能力、耕地流转收益率、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普遍提高。2018年以来,我市高标准农田贫困村建设面积达1.2239万亩,惠及351户贫困户,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