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创建全景纪实

潮涌昌江起宏图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创建全景纪实

  景德镇在线讯(张怡)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这一天,距离2017年5月,景德镇着手谋划试验区创建工作过去了700余天。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成功创建,是我市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好事、盛事,承载着几代景德镇人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的夙愿,也标志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这个国家战略正式确立并拉开建设大幕,瓷都景德镇必将又一次向世界绽放璀璨夺目的光芒。

  大战略 昌江之畔崛起国字号试验区

  昌江之畔,风景别样。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成功创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并在讲话中强调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这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是为新时代景德镇发展标定的历史方位、擘画的美好蓝图。

  历史性的时刻,总是让人铭记。当时间定格在2019年7月26日,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从首都北京传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方案》。

  站在历史机遇的节点上,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这是景德镇人民感恩于心的温暖时刻,更是豪情满怀的奋进时刻。而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

  回望起笔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从构想提出到批准创建,从方案编制到方案批复,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了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时间虽短,但深感来之不易。

  在这700余个日日夜夜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来景调研、多次向国务院和国家部委进行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多位市领导亲自谋划、亲自调度、亲自协调对接。最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省发改委、文旅厅等有关单位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浇灌,终于取得这个喜人的成果。

  大改变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无论在中国版图还是世界版图上,景德镇都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但即便如此,放在前些年,想要创建试验区,景德镇还是“底气”不足。

  长期以来,城市的市容市貌与这座城市的地位不匹配,把景德镇这颗珍珠掩埋在了泥巴里;“脏、乱、差”一度是景德镇形象的代名词,严重影响了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美誉度,使人们严重低估了景德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草鞋码头”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景德镇市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

  近几年,景德镇特别强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境”,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从城乡环境大整治到“双创双修”,打了一套环境建设的“组合拳”。

  ——按照“整洁整齐整治”的要求,以整洁治脏,以整齐治乱,以整治治差,甩掉了“脏、乱、差”的帽子。

  ——做足“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透山透水透风光,充分展现了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若隐若现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抢抓了国家政策“窗口期”,坚持“征收谁、服务谁、改变谁、造福谁”的理念,三年完成3万多户、近3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为城市民生改善、功能完善创造了条件。

  ——坚持规划优先、民生为重,谋划和建设了学校、地下管廊、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特别是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40多条80多公里,有效缓解了城市东西不畅、南北不通的问题,提升了城市品质,拓展了城市空间。

  ……

  在为城市“塑形”的同时,景德镇着力以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城市“铸魂”。如今的景德镇,3万余名“景漂”、5000余名“洋景漂”在这里扎根,陶瓷、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这里交融,曾经在许多人眼里“不来遗憾、来了伤感”的城市逐渐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好玩”“让诗和远方成为日常”的城市。

  这些年,全市上下在发展思路上的一以贯之、在工作推进上的持之以恒、在落实机制上的共识共为,让景德镇这座城市逐渐变得对内更有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对外更有吸引力、感召力、承载力。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骄傲地说,景德镇已经找回了曾经的那份自信和自豪,这座城市又焕发出那份独有的魅力和神韵。

  景德镇之变,源于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理念。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思想观念的变化,才能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景德镇之变,源于始终坚持的那份文化自信。只有充分挖掘陶瓷文化深厚内涵,并不断赋予其新内容、新使命,才能让千年瓷都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景德镇之变,源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只有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兼收并蓄,才能架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给文化发展注入新的能量,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条件,景德镇才得以在国家清理各类示范区、试验区的背景下,把“不可为”变成了“可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大争创 让先行先试落户瓷都

  从决策到实施,从起步到发展,从申报到获批……回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创建过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从2017年5月谋划启动到今年8月《实施方案》正式印发,经历了谋划启动、创建申报、方案编制和方案批复四个阶段,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成果来之不易。

  “谋划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从更高层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景德镇陶瓷文化。”一位曾参与试验区谋划启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2017年5月份起,景德镇多次组织座谈研讨,听取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向国务院上报的请示和总体方案。

  大幕的拉开并不意味着试验区创建工作就此迈上坦途,而事实上,试验区成功创建的背后,是一步步科学决策的续力坚持和无数人默默的执着付出。

  在创建申报阶段,我市重点加强了向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进京,向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发改委、文旅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进行了汇报。去年9月,国务院同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梦想靠近的时候,蓬勃发展的力量愈加强劲。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指导下,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启动。我市会同省发改委和文旅厅等厅局,开展9项专题调研,邀请数十名省内外有关专家召开5次专家座谈会,到上海、重庆、山东等地学习试验区、示范区有关创建经验,研究了近几年国内出台的区域发展有关规划和方案,形成了《实施方案》初稿,并聘请专家团队,对《实施方案》初稿进行全面梳理、完善提升。

  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城市,发展脚步总是与时代前进的足音同频共振,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国字号的试验区平台离景德镇越来越近。

  去年12月21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汇报会在紫晶会堂召开。与会的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共识共为、群策群力,紧紧围绕“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主题,就方案中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政策环境等方面,谈认识、谈问题、谈思路。

  科学决策让发展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省政府将试验区《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后,国家发改委与有关部委会商后认为,《实施方案》总体可行,在进行了篇幅精简和部分修改后,将《实施方案》函发30个国家部委征求意见。

  得到消息以后,我市迅速成立专门工作组,会同省直相关厅局赴北京进行汇报。2月19日至3月1日,全市共组织133人次赴30个国家部委的84个司局汇报,相关国家部委对试验区建设均给予大力支持。

  “当时我们就是采取‘人盯人’的土办法,一个人对口一个部委、司局进行对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实施方案》能够顺利获批。”回想起今年年初赴京对接的经历,一位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离开景德镇的那天正好是元宵节,虽然没有和家人团圆,但今天看来,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之后,像这样规模大大小小的赴京汇报对接工作一直不断,正是无数这样看似个体微薄力量的凝聚,形成了助推景德镇未来发展的磅礴之势。

  大宏图 千年瓷都站上时空新坐标

  追逐梦想,脚踏实地。景德镇的决策者们再一次清晰地看到,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对景德镇来说,是金字招牌、更是国家使命,是历史机遇、更是重大责任。要把蓝图变成现实,还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9月18日,市委书记钟志生在市委常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上,作了一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辅导报告,其中一半的篇幅正是围绕如何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具体成果而展开。

  钟志生在辅导报告中指出,刘奇书记要求我们,“建好试验区,开局很重要,关键前三年”。易炼红省长明确提出要“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标杆”。我们一定要开好局、起好步,扎实有序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

  建好试验区,定位是关键,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定位概括为“两地一中心”,即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就是要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构建陶瓷人才集聚高地,培育陶瓷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景德镇成为集中展示中华陶瓷文化的瓷都、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产业标准和创新中心。

  ——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就是要放大陶瓷文化品牌优势,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深度融合,高品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景德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就是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交流合作,建设国际化陶瓷产业链交易平台,把国家试验区建设成为促进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和高端陶瓷文化贸易出口区。

  蓝图绘就,目标在前。到2025年,试验区建设将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我国陶瓷及其他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到2035年,试验区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将全面完成,景德镇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展示中华陶瓷文化魅力的名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文博副研究馆员白光华认为,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促进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以及御窑厂遗址的申遗工作;有利于推进当代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复兴“世界瓷都”;有利于使祖祖辈辈从事陶瓷创作生产的广大老百姓和在景德镇创新创业的“景漂”,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才华、圆梦出彩,得到实惠、改善生活。

  市文旅局资源开发科工作人员黄祺表示,景德镇灿若星辰的陶瓷文化又一次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成功升华,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江西发展的高度重视。他说:“作为一名普通文旅工作者,我和我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普通瓷都市民,我对景德镇的发展充满信心,我相信景德镇必将在试验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下,更好地保护传承创新陶瓷文化,将传统非遗技艺发扬光大,迎来世界瓷都的涅槃重生。”

  大潮起昌江。站在陶瓷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全新时空坐标之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正以创新为舵、开放为桨,一路乘风、破浪前行……(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