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蓝天:我市全力推进航空小镇建设综述

逐梦蓝天:我市全力推进航空小镇建设综述

航空小镇兴起来
——我市全力推进航空小镇建设综述

  景德镇在线讯(曹燕妮 熊希伦)庚子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但走进发展中的景德镇航空小镇,建设者们的干劲和热情却丝毫不减,从生产车间到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浓厚氛围。一线的建设者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复工复产,用汗水和智慧,为航空小镇的建设添砖加瓦,在这里逐梦蓝天、放飞梦想。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在位于航空零部件园的江西东齐航空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厂房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数控车床前专心操作,赶制一批某型号直升机零部件。

  “东齐航空承担着国家若干重点型号直升机零部件的生产研制任务。在复工准备阶段,我们迅速调整了生产计划,按照节点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用户急缺项目的生产。”东齐航空总经理朱继东介绍,在2月18日复工之后,该公司在保证所有人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加紧赶制年前接到的订单,全力以赴如期交付。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加大对航空小镇入驻企业的服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融资、稳岗、降费的优惠政策,采取“网对网”办理贷款、“线上”招聘面试等创新方式,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在资金链短缺、员工返岗、交通运输、原料供给、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仅如此,航空小镇内在建项目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在梧桐雅苑安置房工程项目,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该项目作为航空小镇配套服务工程,对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疫情影响,项目经理在安徽无法返景,为保证项目进度,临时授命常务副经理主持工作,项目复工有序推进。

  针对制约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我市围绕航空小镇建立信息报送制度,专人负责跟踪复工项目及建设情况,及时了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航空小镇内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梧桐雅苑安置房工程项目、航空零部件产业园等17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

  小镇建设有条不紊

  自省委书记刘奇提出“要抢抓低空开放、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景德镇直升机研发制造优势,建设景德镇航空小镇”以来,我市紧扣江西“航空梦”的目标要求,将省委书记刘奇的讲话作为我市建设航空小镇的行动指南,并通过认真研究和实地论证,决定按照“厂所品牌、政府平台、市场机制”的原则,沿昌江两岸布局,投入30亿元做好基础设施,启动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的航空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总装与配套为一体、制造与运营相融合、航空企业集群连片、产城融合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航空小镇,积极构建世界格局的企业布局,参与国际范围的产业竞争。

  为了更好地推进航空小镇的建设,市委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景德镇航空小镇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航空产业发展局,设立了市委军民融合办公室,还将成立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中心,形成了“一委一办一中心+航空产业发展局”的组织构架,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措施》和《强化航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等相关文件,进一步优化了航空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按照“强规划、优布局、美风貌”的建设要求,2016年以来,航空小镇内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昌江彼岸的航空零部件产业园,一座座银灰色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所有建筑外壳都是金属瓦楞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除此之外,已投入超20亿元,建成了航空大桥、航空大道、环保路等10余条道路,改造提升了梧桐大道、致远路、滨江西路等6条道路;启动航空主题生态园、科技馆、高新行政服务中心、学校、医院、污水厂、管网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以及横溪桥周边开发利用、高新梧桐雅苑安置房、航空大道桥头综合体及安置房项目等商业配套项目建设;昌南慧谷孵化园已投入使用12万平方米,航空科技园已建成10万平方米,合盛公司20万平方米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已开工……

  产业集聚初具雏形

  3月10日,民航华东管理局向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颁发了JH-2直升机轻型运动直升机型号合格证,这是民航局发布轻型运动直升机型号合格证标准以来,第一款获得型号合格证的产品,填补了国产轻型运动直升机的空白。它有个好听且吉祥的名字——小朱雀。

  作为航空小镇内的龙头企业,江直公司立足于打造成北汽集团通用航空板块南方直升机产业基地的目标,建立了覆盖轻型直升机研发、制造、销售、维修服务、通航运营和飞行员培训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以“小青龙”为主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和以“小朱雀”为主的有人直升机,以及即将问世的自动驾驶直升机这一完整的产品体系。“公司年产量达到30架次的产能,预计2021年能实现100架次的产能。我们也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公司打造成上市公司。”公司总经理徐大淼信心满满。

  徐大淼的信心不仅源于企业发展前进,更来自于对航空小镇发展的信心。

  通过打造以航空小镇为平台的航空产业发展新阵地,我市已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零部件配套、通航运营等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昌飞、北通航、德利3家直升机整机厂齐头并进,50多家直升机产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规模化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已经显现。2019年,我市直升机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236亿元,占国产直升机份额的60%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已拥有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体,2个海智工作站,1个产业创新联盟,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理化检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多个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以及602所直升机低速风洞、电磁兼容实验室、噪声试验室、强度试验室等重点实验室,为航空小镇发展提供了创新支持和智力保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市将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狠抓航空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航空小镇建设,助力千年瓷都在新时代插上腾飞的“翅膀”。(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