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气神:我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提振精气神:我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提振干事精气神
——我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综述
提振精气神:我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珠山区石狮埠街道五龙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民服务忙。 (资料图)

 
  景德镇在线讯(刘丹 邵婧)“抓晴天、抢阴天,月亮底下当白天”“干到腊月二十九,过了初三又动手”。60年前,一群年轻人响应党和国家开发山区、建设革命老区的号召,怀着满腔热情来到景德镇市昌江区荷塘乡,挥洒青春年华,奉献辛劳才智,使荷塘这个山高、水冷、路狭、田瘦的穷山沟,变成了山青、田肥、路宽、场兴的新垦区,成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南泥湾和新中国农垦战线的一面旗帜。

  光阴荏苒,精神永恒。60年过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荷塘精神仍然在瓷都大地上熠熠生辉。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做事是最好的作风”,把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基层党建“三基三化三起来”工作模式成为响亮品牌。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着千年瓷都迈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强化思想武装 坚定理想信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党员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在荷塘精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更是将“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晴天赶早不停干”的精神浸润在每位党员心中。

  思想是行动的总阀门。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建设了乐平市红十军建军旧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浮梁古县衙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珠山区“德磬园”、昌江区荷塘农垦精神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一县一品”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形成整体发展态势。如今,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示范点已是全市各单位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教育的好去处,成为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净化心灵、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的思想只有真正被干部群众知晓、明白,才能迸发出强大力量。我市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创新,着力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景德镇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示范,学在前、干在先。把“学好做好用心用情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作为自觉的政治担当,多次组织相关内容的专题学习,引导大家深入学习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来一次大学习”的号召,“星期六大学”成为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学习形式的一个新平台,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现场辅导,深化领导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以学习出思路促发展在全市广大干群中成为一种共识,也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平台影响力日益凸显。

  同时,我市充分运用小巷讲堂、立信讲坛、古戏台讲堂、莲荷讲堂等基层理论宣讲平台,让干部群众同频共振,从机关到企业,从工地到田间,我市掀起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的热潮,奏响瓷都大地最嘹亮、最整齐的时代主旋律。

  强化基层党建 激活“神经末梢”

  “家里老人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也不放心。现在家门口有了红色驿站,白天把老人送过来就有人照顾,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珠山区里村街道马鞍山社区居民胡巧玲感慨道。据了解,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800多人,占社区人口的10%,白天子女上班,很多老年人缺人照顾,双职工胡巧玲夫妇,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为此,该社区将一座闲置救助站改造成红色驿站,配备了老人日间托管室,新增了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等功能。红色驿站还依托党员志愿者成立调解团,大到化解房屋征迁矛盾,小到雨天收被子,都在服务范围内。现在,红色驿站已经成为社区收集民意、解决问题的新窗口。截止到目前,我市共建成108个红色驿站,11000名党员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

  基层组织是战斗堡垒,是党的生命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市分三步走,构建以党群服务核心阵地为主轴,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为纽结,驻区单位活动场所为补充的共享型、开放式15分钟区域化服务平台“矩阵”,探索符合景德镇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2017年,开展十大示范社区创评,打造10个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核心阵地,15个500平方米左右中心(站),带动全市105个城市社区场所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地处中心城区的石狮埠街道,借助五龙山生态公园修缮项目,通过房屋征收、财政配套等途径,筹措资金新建1200平方米拥有自主产权的五龙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周边208个商业网点、2400户居民。

  2018年,我市以“一核多点、强核带面”思路,聚焦城市要素集中、人口聚集的地方,在社区、园区、景区、楼宇商圈互联网、项目工地打造75个区域性、行业性、功能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形成15分钟党建服务圈,基本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型的党群服务平台。

  2019年,16个“点线面”党建共同体项目相继建成。点上,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为重点,发挥好街道党组织的“轴心”作用,以及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支点”作用。线上,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开放性的互联互动机制。面上,以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为重点,彰显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重点工作、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综合展现党建引领下的“千年古镇、百里风光、国际瓷都、特色魅力”。

  此外,为实现居民公共服务事务在社区全部办结,我市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将内设机构“两办三中心”精简为“两办两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职能下沉社区,变“街居二级审批”为一站式服务,持续推动职能转变。

  强化作风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信访是反映民声的通道,不是处理问题的主渠道!明明在你们本部门就可以解决的事,为什么非要百姓去上访?”

  “问题何时能解决?有没有时间表?”

  ……

  这是我市电视《问政》节目中的真实场景。昌江区麻园岭安置小区成了“三不管”地带,群众诉求无人解决的问题被曝光,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市民代表组成的问政团现场问政,问者犀利直接,被问者红脸出汗,整个节目辣味十足。

  2019年以来,为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市纪委市监委和市作风办合力推出电视《问政》栏目,聚焦民生实事,推动解决难点问题,打出一套“群众+媒体”的监督“组合拳”,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开启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新模式。

  为进一步压实责任,市纪委市监委第一时间建立问题整改的督导反馈机制,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对电视《问政》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及时跟踪反馈问题整改进度,并在下一期《问政》节目中如实公布整改情况,真正做到不推诿、不回避,直面问题、履职尽责。

  “各类检查考核频繁,重复制作报表台账、拍照等各种过度‘留痕’的工作,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市委推出“五严五改”十条举措,力保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精力谋工作、抓落实、促发展。

  为让基层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市纪委市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畅通问题线索来源渠道,通过开设举报专区、与重点部门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针对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文件多、会议多、报表多等问题,市纪委市监委从严规范调查研究、办文办会、检查考核等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备案制度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督,对存在问题切实整改纠正。

  “现在不用在会场里一坐大半天了,领导讲话也是直奔主题说重点,工作效率提升不少。”浮梁县臧湾乡仓下村第一书记孙雨胜坦言,原来县里、乡里的会一个接一个,严重挤压了自己走村串户、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的时间,“五严五改”十条举措的出台真正为基层松了绑。

  多年来,市纪委市监委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层层传导压力,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措施,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市纪委市监委大力推动基层党委(党组)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把主体责任扛起来,真抓真管、常抓常管、严抓严管。同时,注重对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给新任职的领导干部打上“预防针”、注入“清醒剂”,引导他们清醒就任、清正履职,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