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好"三减三提"组合拳为基层减负提效
景德镇在线讯(张文凯)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为基层减负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年”工作,围绕基层减负与工作提效,打好“三减三提”组合拳,着力破解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过多过频等问题,为基层减负松绑,促干部担当作为。
聚焦减量提质 亮剑“文山会海”
整治文山会海是为基层减负最直接的成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是最能让基层干部“有感”的。我市既在“减量”上做文章,更在“提质”上下功夫,切实巩固好精文减会成果。
计划管理控总量。严格实行发文计划和目标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台账,按季度更新汇总,及时跟踪调度,推动精简文件工作常态化。严格落实会议审批制度,坚持“先审批、后开会”原则,对未报备的会议,不予安排;由同一部门承办的专业性会议,合并召开或套开。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发文同比减少13.2%,召开会议同比减少30%。
综合施策提质量。压缩文件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除中长期规划等文件外,市委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8页。加强审核把关,要求公文质量体现“四个不”:不简单复述上级文件内容,不照搬照抄,不上下一般粗,不发无实质内容的文件,对不符合发文要求的严格进行退文处理。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市领导以上率下,从会场到现场、调研加调度,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切实提升会议效果。
动态监测防变量。在全市范围内选取5个基层单位作为精文减会监测点,以下看上、以点观面,检测各地各部门报送数据真实性,防止搞变通、换“马甲”。定期调度各地各部门精文减会情况,对文件会议数量居高不下、精简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及时进行提醒督导。
聚焦减痕提效 破除过度留痕
“留痕”只是手段,从来都不是目的。我市坚决破除“痕迹主义”,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干事创业者轻装上阵。
给督查检查“瘦身”。严格执行年度计划和备案管理,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在2019年压减67.5%的基础上,今年再减少8项,同比减少19.5%。强化计划监督执行,今年以来,已对4起未列入计划,涉嫌违规开展的督查及时进行协调规范。改进督查方式方法,不简单以开会发文、领导批示、记录留痕等评判工作好坏,对今年已经通过巡视巡察、综合督查等了解掌握工作情况的,原则上不再进行实地考核,减轻基层负担。
给挂牌热“降温”。开展挂牌和考核评比专项清理整治,全市共摘除挂牌6000余块,乡(镇、街道)挂牌由整治前的平均50块减至23块,降幅54%;村(社区)挂牌由整治前的平均18块减至11块,降幅39%。组织汇编基层减负政策发至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清理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及时纠正个别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护航。
给手机“松绑”。坚决克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政务新媒体、微信和QQ工作群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按照“谁建立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通过整合、注销、下架等方式,对各类政务新媒体进行全面清理。1至9月,已清理政务新媒体5个,微信工作群256个,QQ工作群70个。
聚焦减压提神 激励担当作为
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减作为。我市始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为担当者撑腰,向不为者亮剑。
严管有“尺度”。坚决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处、严执纪、严问责,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和频度,持续释放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1至9月,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287起,处理42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45人。
问政有“力度”。策划推出《电视问政》栏目,已播出4期,共问政6个县(市、区、园区)和16家市直单位,近百名党员干部现场接受媒体、“两代表一委员”、企业、群众的问询评议,解决20多类70多个问题,并以曝光的问题为“镜鉴”,全面梳理排查,做到曝光一个、查处一批、推动一方。
厚爱有“温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条意见》,建立党员关爱帮扶基金,持续推进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对被问责和受处分人员的关心关怀和教育回访力度,解决思想包袱,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对135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落实好及时奖励制度,第一批及时奖励了33个集体和11名个人,表彰了两批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表现突出的8个集体和53名个人。(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