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首届“瓷都工匠”表彰大会侧记

传承工匠精神 凝聚榜样力量
——我市首届“瓷都工匠”表彰大会侧记

景德镇市首届“瓷都工匠”表彰大会侧记

 我市首届“瓷都工匠”表彰大会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查艳 文/图)工,功也;匠,艺也。工匠精神,就是手艺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追求。他们是首届十大“瓷都工匠”,是景德镇数十万工匠的代表。在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简单、纯粹,他们日夜投入,长年坚守,不忘初心;深入匠境,渐成佳作。近日,我市首届“瓷都工匠”暨全市五一奖表彰大会举行,占绍林、王智发、徐家星、卢建德、江振声、陈烙铭、冯上伦、孙滨生、刘克东、王永峰成为首届“瓷都工匠”,洪跃珠、周庆伦、王惠琴、聂敏果、杨李英、仇月凤、冯邵鹏、程永兴、郑炜、汪村联成为首届“瓷都工匠”提名人选。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是一座因陶瓷而闻名的城市,也是在陶瓷技艺传承中发展起来的城市,有很多精华。景德镇陶瓷从原料制作到成型乃至彩绘的每道工序,都有大批从业工匠。这些工序能够充分地体现我市工匠的特色。除了陶瓷以外,我市还有飞机、汽车制造、茶叶等特色产业,其中的飞机钣金加工和汽车电路维修以及茶叶精制行业也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

  2017年6月,以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广播电视台、景德镇日报社、瓷都晚报社、市总工会为成员单位,市总工会负责承办的首届“瓷都工匠”推荐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与世界对话”为主题,主办方积极鼓励大家报名,各行各业的高手来到评比现场展示自己的精湛技艺。参赛者所取得的成绩、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在传承技艺上的努力都成为了初评条件。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在行业竞争特别激烈的领域,主办方还举行了现场演示,各级领导到场视察,邀请公证人员进行全程公证,并由纪检监察人员从人社局组织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评审。活动历时半年时间,经过材料初审、现场演示、专家评审、公众投票几个阶段评选,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出了一批在我市最有代表性的工匠艺人。

  那么,开展“瓷都工匠”评选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让工匠精神在我市很好地传承下去?“这次‘瓷都工匠’推荐评选活动,是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大国工匠’这一称谓,并配合我省正在评选的‘赣鄱工匠’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瓷都工匠”评审,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有关系。我国正在面临从“大国制造”向“大国智造”转型。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从追求产品数量向提高产品质量转变。在这个转型时期,需要更多的工匠能够精益求精,向品牌迈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让这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专业人才得到社会尊重,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在中国最早的手工业城市、在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瓷都景德镇,开展“瓷都工匠”评选活动,更具有优越的人文条件和工匠气息,更有利于悠久的陶瓷文化和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弘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必要。通过在全社会发起首届“瓷都工匠”的推荐评选,提升工匠在社会进步中的荣誉与地位,使那些长年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岗位上,执着践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善、勇于创新”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广泛认可,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市总工会还将打造一个“瓷都工匠艺术展厅”,并帮助“瓷都工匠”打造工匠工作室,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用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瓷都文化,让景德镇成为一座以匠功匠心匠气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