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景德镇市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纪略

打通城市“经络” 补齐民生“短板” 
——我市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纪略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邵婧)我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让整个城市变得美观清爽:未来的景德镇,地下,各种管线互不干扰,洁净有序;地上,没有了蜘蛛网式的线缆,马路也不用“开膛破肚”。

  2016年6月,景德镇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为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一年来,我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扎实推进、亮点纷呈。

  据了解,我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分为昌南拓展区、高铁商务区和景东片区三个片区,建设管廊30.9公里,总投资26.85亿元。其中,昌南拓展区地下管廊项目2个,建设地下管廊4.1公里;高铁商务区管廊试点项目8个,建设地下管廊16.5公里;景东片区管廊试点项目3个,建设地下管廊10.3公里。工程预计在2017年底前全面完工,2018年1月开始试运营。

  科学规划 融入城市特色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百年工程”,其设计规划与质量关乎城市的长远发展。景德镇入选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对上一版《景德镇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规划》进行提质修编,陆续制定了《景德镇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6—2030》、《景德镇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景德镇市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景德镇市防水排涝专项规划》等方案,使得管廊设计既满足现实需要,又有景德镇特色。

  我市从多规合一的视角出发,着重在系统层面构建一体化、集约化、多功能及可持续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保护生态,为保护凤凰山生态环境,将陶玉路段穿越凤凰山隧道施工调整为暗挖,并结合当地环境,规划了凤凰山公园项目;因高铁商务区站前二路是最高点,无雨水排放需求,同时为保证景东公园东湖蓄水量,在设计中,将雨水改用重力流排放至湖内蓄水,既衔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又保证东湖蓄水量。土方开挖过程中也尽量避免破坏山体结构和树木植被,保护我市江南山体园林特色。

  科学设计的同时,我市在智慧管廊建设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实现试点城市的样板和先行作用。目前,我市智慧管廊大厦已开工建设,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六层,一层、二层为监控和报警中心,三至六层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不仅负责所在片区及周边管廊系统状态监控、运营、维护,还承担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运营管理任务。

  在站前二路东延伸段等管廊建设中,我市大胆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叠合式预制拼装技术,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成本和安全质量都得到保证,有效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技术难度。

  使用的新型模板也具有省工节材、高效便捷、质量优越、施工灵活、安全环保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我市采用BIM技术,实现了各种建筑信息在各专业平台间的共享和传递,提高了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的效率。为保障项目建设不因工程线路长,留下安全隐患,我市利用无人机巡检、远程监管指挥系统,确保工程质量。

  创新融资模式 节约社会资源

  建设地下管廊,能够有效拉动投资,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我市在充分运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亿元的基础上,积极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一方面,积极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破题,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中高铁商务区和景东片区就是采取PPP模式进行运作,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6.85亿元,其中高铁商务区和景东片区24.01亿元。管廊项目资本金4.8亿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比例为5:95;另一方面由该管廊项目公司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10.21亿元。项目期25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23年。

  在管线入廊方面我市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果。首先科学选址,避免了高压走廊的存在,节约了高压走廊的用地,将这些高压架空线路入廊,直接腾出土地2513亩,其中昌南拓展区1102亩,高铁商务区1409亩。按照我市2015年土地出让价格,此部分土地的直接经济效益约25亿元以上。此外,高压架空线路入廊还能极大地提升沿线土地开发的价值和建设空间。其次,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由此直接降低道路的二次建设、维护费用,减少了因道路开挖而产生的社会资源的损耗,增加路面的完整性和耐久性。同时,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为各类市政管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敷设空间,减少了土壤和地下水等对管线的侵蚀和损伤,延长管线的使用年限,为管线单位节约了运营及维护成本。

  解决民生难题 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综合、治本、惠民的系统化工程,可彻底解决“天空蛛网之困、马路拉链之苦”,对改善城市内涝问题也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以往,我市地下各类管线情况复杂,一旦遇到管线需要维修迁改,道路就得反复开挖,既浪费钱,也影响交通出行。而地下综合管廊是将多种管线集中在一个公用隧道,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了综合管廊,无论是检修,还是另接新线,都不用对已有的道路路面“开膛破肚”。而且结合防洪排涝经验,我市将雨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建设,在地下综合管廊雨水仓采用陶瓷元素减阻力排水设计,并同污水共仓,使得雨水管道得到升级,排水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在我市管廊覆盖区域,城市内涝问题会得到一定改善。

  为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地下管廊工程,理念施工过程中的不便,我市广泛宣传管廊建设的工作进展,积极宣传管廊相关政策和知识,使瓷都市民充分了解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对改善景德镇城市面貌以及给自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今绝大部分市民都十分配合管廊建设涉及到的土地迁拆、管线迁改、断路施工等工作,大家对瓷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来源:景德镇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