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携手贫困户 共同奔小康——景德镇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携手贫困户 共同奔小康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甘牧)“我在这里摆摊,每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现在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也非常关心我,为我创业提供了帮助,非常感谢当地政府对我们的关怀。”这是乐平市后港镇义方村村民周声贵的心声。
周声贵今年66岁,是村里的五保户。在为他提供帮助的同时,该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刘发桂还共同出资4000元,作为周声贵的创业启动资金。今年4月份,他在离家不远的景鹰高速公路挂线旁开了一家早餐店,这家早餐店为附近村民和路人提供了方便,他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逐步改善。
像周声贵这样通过帮扶逐步脱贫的例子,只是我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位推动扶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的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为将这项工程落到实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情况汇报,并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部署。
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传达了全省脱贫攻坚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由市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三个常态化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我市还印发了扶贫相关文件,全面加大扶贫力度。
5月10日,全省脱贫攻坚井冈山现场推进会议后,我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全市脱贫攻坚整改领导小组会议,对这次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并就贯彻落实鹿心社书记提出的江西脱贫实效和脱贫质量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要求作了部署。5月19日,我市又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推进会,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7月8日和8月15日,我市还先后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
此外,我市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开展新时期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的宣传。紧扣扶贫这一主题,围绕精准扶贫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对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把群众作为宣传报道主角,大力宣传脱贫典型、经验和创业成果,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达到借鉴参考、学习推广的目的。
明确目标帮扶
脱贫攻坚,离不开将具体目标落到实处。
我市按照脱贫攻坚“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工作思路要求,到2020年底以前,将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18个省级贫困村和102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
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我市积极发挥市县领导引领全市全县示范点的作用,采取市县级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点一个贫困村、市县各级部门帮扶一个贫困村的做法,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挂点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和包村部门帮扶规划到村、帮扶项目到村、下派帮扶干部到村,加快帮扶村脱贫解困。扶贫工作队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帮扶一户困难家庭,驻村第一书记配合村“两委”,搞好政策的宣传入户、致富项目入户和关怀温暖入户,帮助村里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督促帮扶用好帮扶资金、建好帮扶项目,推动活动扎实开展,实现产业发展、设施改善、危房改造、救灾措施、结对帮扶“五个到村到户”,使贫困村稳定脱贫。
针对我市各级扶贫办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现状,市级扶贫办采取多种举措增加人员。县(市、区)扶贫办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增设科室完善职能;有脱贫任务的乡镇和村成立扶贫工作站或工作室,并根据需要,解决办公场所和相关经费,确保各级扶贫机构能够正常工作。
我市还组织作风扎实的乡村干部,对2014年以来评定为贫困户的对象按照以户识别的原则,对家庭及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复核登记,并严格评定程序。评定过程严格执行“七清四严”的标准,牢牢守住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这三条“红线”,确保贫困户的精准率达到100%。
为了能将扶贫攻坚落到实处,我市积极探索和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让贫困户能通过这一工程尽快脱贫奔小康。
我市实施“产业+金融”扶贫,通过采取“能人领办、银行贷款、政府贴息、保利分红”的模式,以市县两级政府出资设立风险缓释金的方式,促进银行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大户放贷,并鼓励各县(市、区)或有条件的乡镇组建扶贫开发公司,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用市场手段促进扶贫资产(金)保值增值。贫困户可以多种方式入股扶贫开发公司。除自身发展需要外,扶贫开发公司创造的利润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同时按规定接受县(市、区)财政和国资委的监督管理。
通过探索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与扶贫贷款政策衔接,我市让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扶贫作出贡献。此外,鼓励机关、企业、院校等帮扶单位通过“消费扶贫”的形式,与帮扶对象签订农副产品销售合同并按照要求生产农副食品,发挥农村“e”邮网电商平台作用,鼓励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并将这一帮扶模式纳入对帮扶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我市各责任部门牵头,通过对贫困村实施就业帮扶脱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托底扶贫、危房改造工程扶贫、新农村建设扶贫、村级道路建设扶贫、饮水安全工程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工程的方式,从各方面逐步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尽快走上小康之路。
为了能将扶贫攻坚落到实处,我市积极探索和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让贫困户能通过这一工程尽快脱贫奔小康。
我市实施“产业+金融”扶贫,通过采取“能人领办、银行贷款、政府贴息、保利分红”的模式,以市县两级政府出资设立风险缓释金的方式,促进银行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大户放贷,并鼓励各县(市、区)或有条件的乡镇组建扶贫开发公司,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用市场手段促进扶贫资产(金)保值增值。贫困户可以多种方式入股扶贫开发公司。除自身发展需要外,扶贫开发公司创造的利润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同时按规定接受县(市、区)财政和国资委的监督管理。
通过探索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与扶贫贷款政策衔接,我市让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扶贫作出贡献。此外,鼓励机关、企业、院校等帮扶单位通过“消费扶贫”的形式,与帮扶对象签订农副产品销售合同并按照要求生产农副食品,发挥农村“e”邮网电商平台作用,鼓励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并将这一帮扶模式纳入对帮扶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我市各责任部门牵头,通过对贫困村实施就业帮扶脱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托底扶贫、危房改造工程扶贫、新农村建设扶贫、村级道路建设扶贫、饮水安全工程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工程的方式,从各方面逐步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尽快走上小康之路。(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