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塑形铸魂 美丽嬗变 
——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纪略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御窑博物馆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中心城昌南拓展区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名坊园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景德镇北站

  景德镇在线讯(华杰伟 记者 邹宝盆)过去十年,是景德镇乘势而上、弯道赶超的十年。以被列为第二批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以一个个事关城市发展和百姓福祉的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为支撑,千年瓷都踏上了化茧成蝶之路。一轮一轮转型政策的延续,一个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换来的是发展改革事业的突飞猛进,千年瓷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经济总量由2007年的270.1亿元跃升为2016年840.2亿元,年均增长11.9%,十年间翻了3倍;财政总收入由2007年的20.03亿元提升至2016年115.8亿元,增长了近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9.0∶57.5∶33.5优化至2016年的7.3∶55.5∶37.2。转型成效位居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地级市前列。

  过去五年,是景德镇砥砺奋进、创新突破的五年,以转型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思路越来越明晰,转型之路也越走越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28.2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40.2亿元,年均增长9.0%,比全国7.2%的年均增速快1.8个百分点;人均GDP从2012年的39151元增加到2016年的50989元,远远超过全省的40106元水平。在物价水平小幅增长、城镇居民充分就业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5%、10.9%。规模以上陶瓷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39.18亿元增加到2016年57.84亿元,实现了2012年以来平均14.3%的高速增长。

  最近两年,更是景德镇高歌猛进、美丽嬗变的两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以转型升级为引领,以城乡环境大整治和“双创双修”为切入口,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三个五”战略,对焦城市建设、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重点发力,精心谋划并实施百姓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工程项目332个,两年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30多个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这些项目的先后实施,全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民生保障不断完善,转型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17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增速列全省第三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排位均实现近年来最好成绩……“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以转型促发展,实现美丽嬗变的瓷都产业更强了、城市更美了、文化更特了、生态更优了、民生更实了,对话世界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了,向党的十九大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转型升级,做实产业,“3+1”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脊梁”与“命脉”。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八个设区市之一,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以陶瓷、航空、汽车、旅游为龙头的“3+1”产业体系正日臻完善。

  ——陶瓷产业厚积薄发。陶瓷,景德镇的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前这一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瓷土矿资源逐步枯竭,十大瓷厂衰落,经济总量低,产业结构单一,陶瓷生产以艺术类陶瓷为主。近年来,擦亮“陶瓷”这张特色名片成为景德镇人的共识和着力点:开展大遗址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集陶瓷制作、陶瓷经贸、陶瓷科技、陶瓷文化为一体的陶瓷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格局;努力铸造“文化之魂”,以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加强对老街区、老厂区、老窑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存的实际情况,对景德镇沿珠山路、朝阳路一线的御窑厂遗址、明清窑作群以及人民、建国、艺术、宇宙、为民、陶机、景陶、雕塑瓷厂统一规划;凸显景德镇陶瓷文化品牌效益,积极推进名坊园、御窑景巷、三宝瓷谷、瓷立方、皇窑、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等项目,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新现象。转型后的陶瓷产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生机活力日渐彰显,高技术陶瓷、创意陶瓷、陶瓷工业旅游和文化体验游等,让陶瓷产业的内涵与发展潜力被充分挖掘。如今的景德镇,尽显国际范的陶溪川创意街区、三宝国际瓷谷、名坊园等文化项目魅力四射。今年以来,继“景漂”之后又见“景归”现象。不少从景德镇走出去的企业家、学者、艺术家纷纷“回归”这里,传承文化、投资兴业、创新创造。景德镇籍海归实业家董克勤参与发起“归来·丝路瓷典”项目,正式将景德镇历代制造并远销海外的3000多件精美外销瓷落户中国陶瓷博物馆,并决定回家乡兴建“归来”陶瓷博物馆。一大批在外地打拼多年后利用自己所学回家乡创办公司、工作室的年轻人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

  ——航空产业扶摇直上。近年来,我市航空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景德镇市航空产业已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在大好形势下,我市深刻把握航空产业发展的特性,借鉴全球航空发达地区的先进发展经验,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高新区打造“航空小镇”的目标。通过打造“航空小镇”,促进厂所、军民、产城、产融“四个融合”,实现“百亿投资,千亿产值”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航空企业超过50家,整机生产企业3家,分别是昌飞公司、江直公司、德利直升机公司;零部件配套和通航运营企业48家。2016年,规模以上航空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在2015年增长78.7%的基础上再增长13.0%。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工程主干道——航空大桥及航空大道(一、二期)项目将于2017年全部建成通车,690亩航空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场地平整正紧张有序推进等;昌飞吕蒙总装园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生产。

  ——汽车产业提档加速。2016年5月17日,北汽昌河汽车研发中心在景德镇奠基动工。景德镇汽车产业通过与北汽集团等国内巨头的合作,迎来急速发展新时期。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7.2%,增速比上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目前,北汽洪源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一阶段四大厂房已经建设完成投产,发动机厂房已启动建设。旨在推进北汽昌河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汽车小镇”规划论证已启动。

  ——旅游产业风生水起。近年来,我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以陶瓷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入选“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和“中国景区国际影响力20强”。成立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编制完成《景德镇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系列规划》。三宝国际瓷谷项目,集历史遗存展示、陶瓷研究创作、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古窑成功创建5A景区。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景德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9.2万人次,同比增长32.79%,旅游总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41.64%。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9.9万人次,同比增长29.61%;旅游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48.12%。

  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世界瓷都“新妆”亮相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环境”。围绕“塑形”这一主旨,近两年,我市城市转型渐入“佳境”,以开展城市“双创”和“双修”为抓手,在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上下功夫,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以“整洁”治脏,以“整齐”治乱,以“整治”治差,持续发力。“城市门”的问题,城市路网的问题,城市绿化的问题,城市“三破”的问题,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千年瓷都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瓷都的美誉度不断增强,“脏、乱、差”的帽子被彻底摘掉。“整洁美丽、整齐有序、整治有力、和谐宜居”的世界瓷都新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

  昌南湖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的建设,把更多的绿色引进城市、留在乡村。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截至去年底,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6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已建成)633.74公顷,附属绿地面积758.73公顷,防护绿地面积1930.15公顷,生产绿地面积156.80公顷,其他绿地面积110.94公顷,绿地率达41.75%,绿化覆盖率达45.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8平方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指标人均11平方米的要求。

  从向垃圾宣战、严打“两违”、治理占道经营、扭转交通乱象,到生态和文化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一个崭新的“大瓷都”新妆亮相:道路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曾经的垃圾山“摇身一变”成为“绿海”,许多棚户区已经被公园美景所取代,398条破旧的背街小巷基本实现水通、路平、灯亮、线齐、墙美。美景如画的昌南湖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金岭湖、香山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应运而生;全国一流的地下综合管廊、现代化的高铁商务区、国内最先进的“白改黑”路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火如荼……

  与北京控股集团合作设立了景德镇发展基金,以加快城市发展。

  《景德镇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今年底完工并投入运营。

  高铁商务区基础设施工程路网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站前广场正在抓紧建设。

  赣东北物流园基础设施项目路网工程已经全面完成。

  昌南拓展区基础设施南片区路网全面投入使用,北片区路网正在抓紧建设。

  景德镇四大门建设罗家滩收费站、景北收费站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南大门景南收费站已经基本建成,景东收费站及连接线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完成。

  主次干道维修改造工程(白改黑)、珠山中路及西路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50个民生项目和国家森林公园、松涛公园等10个公园绿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环境的优化,换来的是发展“加速度”。今年以来,景德镇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先后共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109个,同比增长75.81%;实际进资208.85亿元,同比增长9.07%。其中,投资2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20亿元的手工制瓷基地、15亿元的北汽发动机生产线、10亿元的陶瓷创意基地、10亿元的乐平磻溪河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创新创意,擦亮品牌,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

  如果说,环境整治是给景德镇“塑形”的话,那么,弘扬瓷都千年陶瓷文明就是给城市“铸魂”。以保护文化遗产、建好文化项目、加强文化交流为重点,如今的景德镇已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

  今年7月5日开始,为期4天的“感知中国·匠心冶陶”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在德国柏林举行,作为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主办的“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之一,景德镇收获了无数赞美之词。在这场跨越东西方的展览当中,来自景德镇的100余件(套)陶瓷作品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唤起了德国民众对景德镇的美好向往,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景德镇。

  今年1月至7月,景德镇带着中国名片——陶瓷先后走进联合国(组织机构)以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引发景德镇集聚效应。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先后多次来到景德镇或跨出国门聚焦景德镇如何“与世界对话”。

  “景德镇是一座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

  今年9月8日,“开放的中国:美丽江西秀天下”,一场盛大的外交部江西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景德镇艳压群芳,外交部长盛赞!书记省长推介!景德镇惊艳了全世界。景德镇的瓷器举世闻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传统手工业的瑰宝,更是江西乃至中国一张历久弥新的靓丽名片。从古至今,世界各地都不曾缺少景德镇的印记。早在12世纪,一艘艘满载瓷器的商船从景德镇扬帆起航,经鄱阳湖和长江,漂洋过海,把精美的景德镇瓷器带到世界各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各地博物馆中都有景瓷的倩影。未来,他们将共叙前缘,揭开更多的精彩历史故事。

  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景德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景德镇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依靠科技驱动创新带动陶瓷产业发展,形成“大陶瓷”发展格局。同时,在挖掘、整理、传承上下功夫,凸显世界瓷都的品牌价值,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激活文化动力。

  以宇宙瓷厂工业遗存为基础建设的陶溪川文创产业园一期已经开业,成为老工业区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地标”,带动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正在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御窑博物馆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号工程”,2016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该项目争取到国家1.6亿元资金支持,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并为申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地陶瓷文化旅游城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号称“世界第一大碗”的艺术中心已经建成,近期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景德镇先后荣获“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与国内外69个城市建立了广泛联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与国外20多个产瓷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珍爱环境,保护生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大幅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投资,先后开展多项专项治理行动,关停部分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制定《景德镇市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六大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十大生态工程。

  进一步树立政府绿色政绩观、企业绿色生产观、社会绿色消费观,努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生态文明工程体系。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步伐加快,节能降耗超额完成。

  2016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827.71吨、271.11吨、10700.04吨和9045.19吨,较2015年下降了79%、75.2%、63.7%和49.7%。

  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I—III类水质断面达标率87.2%,水质稳定;I-II类水质断面达标率为86.3%,饮用水各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30天,优良天数出现频率为90.2%。

  森林覆盖率65.7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2%提高到52.1%。

  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坝体建设完成,设备安装到位,已经具备蓄水能力。

  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新昌南湖已经建设完成,并对市民开放,湿地公园西河湾项目已经基本建成。

  森林公园、松涛公园项目正有序推进。

  天蓝地绿水清的山水生态之城已初具雏形。

  民生至上,提质增效,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加大民生支出投入,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作为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求真务实抓民生,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不断增加,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近两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93万人,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2016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418元,比2015年增加了2328元,比上年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排全省第三,仅次于南昌与新余,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55元。全市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健全。

  2016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48993人,覆盖率已达100%,连续三年实现全覆盖水平;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应参保数55.1万人,实际参保人数52.0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45万人,较上年增加1500人;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数68.39万人,参保率为100%,连续两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险100%全覆盖。棚户区改造进程不断推进。

  2016年,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在7182户年度任务的基础上超额完成了1638户,共完成8820户,棚户区改造面积为85.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70.3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率连续六年实现100%。

  市重点工程九景衢铁路项目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预计今年11月份正式通车;昌景黄铁路预计今冬明春开工建设。这两条铁路的开通与建设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弥补了我市铁路的短板,将为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转型重点项目点击 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

  景德镇市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由拦水闸新建工程和市政景观工程组成,拦水闸新建工程位于西河新平桥上游94米处(桩号4+446),共分为翻板闸、调节冲砂闸、景观水位调节隧洞、进口河道岸滩及昌南湖区五大部分。公园景观格局:一湖(昌南湖660亩珍贵水面)、三岛(为保留基地中央的珍贵大树而营造的三座生态岛屿)、双带(昌南湖左右岸两条动静结合的滨湖游览风光带)、双环(滨湖绿地内主次双层环湖园路系统)。

  项目于2016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单位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并向市民开放,成为景德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御窑遗址保护利用和御窑博物馆建设项目

  御窑博物馆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号工程”,于2016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博物馆设计总占地面积约9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400平方米,其中包含展陈、修复、库房、办公等功能区,博物馆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地下室局部二层,地上部分为8个双曲面拱体结构;建筑密度28.58%,容积率1.06,绿地率29.4%,建筑高度9米。

  目前,博物馆施工进展顺利,地下基础工程已经全部完成,6个子项供体结构完成,其余两个10月15日之前可以完成,全部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

  陶溪川文创街区是以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为一体的复合型项目,属江西省、景德镇市重点工程。由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项目位于原宇宙瓷厂,占地面积197亩。自2013年4月正式开工,经过三年多的施工建设,完成厂区内22栋风格迥异的老厂房、老窑炉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建有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等非遗展示场所,以及美术馆、国际工作室、北欧艺术中心、陶瓷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邑空间、Brook&cloud国际陶瓷设计中心、精品酒店、创意餐厅等。

  陶溪川当中既有老工厂搬迁,又有棚户区改造,既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又是新型城镇化、打造景漂一族的精神家园。现在陶溪川已经筹集项目资金50亿元,可以撬动建设资金150个亿,拉动经济300个亿,提供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为6500户棚户区居民安置新家,实现陶瓷工人的三代安居梦想。

  目前,各项工程全部完工,招商工作已经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景德镇航空小镇项目

  航空小镇以高新区为主平台,围绕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全力打造“制造与运营相融合、总装与配套为一体、航空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的航空产业高地的要求,建设立足“世界格局的企业布局、国际范围的产业竞争”,规划总面积约11.81平方公里的航空小镇,分为航空研发制造区(约3.89平方公里)、航空零部件配套区(约2.18平方公里)、通航产业发展区(约2.17平方公里)和通航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约3.57平方公里)四大功能区。现正在抓紧推进航空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昌江滨河景观设计专项规划以及通航产业发展规划、空域规划、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航空小镇基础配套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航空大桥及航空大道(一期)2017年7月建成通车。滨江东路、环保路延伸、顺风路延伸、工业四路等路网建设正在加速启动,全面拉开航空小镇建设框架。11月18日,昌航航空、昌恒航空、昌拓伟业等16家航空配套企业将实现集中开工,园区航空零部件配套企业达到29家。

  北汽昌河汽车洪源基地项目

  北汽昌河汽车洪源基地是在昌河汽车加盟北汽集团后,集全集团之力重点打造的整车及发动机制造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3600亩,总投资140亿元,规划年产45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产品品种将全面覆盖A0至B级轿车以及SUV、MPV、新能源汽车等车型。

  洪源基地分两期三个阶段完成,其中,一期总体建设目标为30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按15万辆整车生产设备和30万辆整车生产厂房建设,2014年10月份开工,2015年12月份建成投产;第二阶段按30万台发动机厂房及生产线建设,并追加15万辆整车生产设备,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论证,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二期建设再新增15万辆整车厂房及生产线,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

  目前,一期第一阶段厂房及辅助设施已全部建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余个。生产线已于2015年12月27日正式投产,Q25、Q35两款SUV已批量上市销售,标志着洪源基地已具备年产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第二阶段发动机厂房已经开始建设。(来源:景德镇日报)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景德镇航空小镇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北汽昌河汽车洪源基地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陶溪川文创街区 
[喜迎十九大]景德镇以转型试点城市为支点撬动城市科学发展 

 西河湾沙滩公园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