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王港乡高沙村:格桑花开迎客来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程万海)“美丽的格桑花,在浮梁安了家,真美!”初夏时节,浮梁县王港乡高沙村竞相绽放的格桑花迅速“蹿红”,刷爆微信朋友圈,赢得点赞无数。
5月14日,记者慕名前往高沙采访,一睹高原圣花的芳容。驱车行驶在景瑶公路,记者发现路上车水马龙,走过高沙大桥,只见村口的空地上和道路右侧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东河河畔的农田里,连片的格桑花色彩绚丽、婀娜多姿,吸引了众多游客在花海中嬉戏,大家兴致勃勃用相机、手机拍照,留住最美瞬间。
“格桑花也叫幸福花,是藏族百姓视为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高沙村党支部书记汪君告诉记者,高沙村种的格桑花学名叫波斯菊,是原产于墨西哥的观赏植物,在藏区则被称作“张大人花”,这其中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1906年11月,张荫棠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进入西藏时,带去了一包波斯菊的种子,从此波斯菊在西藏落地生根,开遍雪域高原。张荫棠致力藏政革新,深受西藏地方政府以及僧俗民众的爱戴,淳朴的藏族人亲切地称波斯菊为“张大人花”,现代大量的藏族影视、歌曲和西藏期刊杂志都把波斯菊视为格桑花。
“王港乡新一届党委政府围绕打造‘四季水果之乡’的定位谋划,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品牌战略发展,依托‘党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高沙村千亩杨梅园的基础上,由乡村两级筹资15万元,在河边复垦了150亩农田试种波斯菊。”王港乡武装部长蒋宏忠介绍说,格桑花的花期长达两三个月,这样既能把高沙杨梅采摘与赏花休闲巧妙结合起来,花果互为补充,花旅互为促进,解决汛期河边农田不宜耕作的问题,还能将高沙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花果村”,引导村民“以花为媒”开办农家乐,使乡村旅游成为高沙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动力。
波斯菊的试种成功,不仅提升了高沙村的“颜值”还增加了高沙村的人气。每天吸引了数千人前来游玩,一不小心就成为“网红”,给高沙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仅仅是周六周日两天,来高沙村观看格桑花的游客多达9000多人,仅门票收入就高达7万多元。”蒋宏忠介绍说。
“有的村民瞅准机会开起了餐馆,还有的村民在路边卖起了矿泉水等冷饮,别看是小本生意,那利润可都不低。”汪君乐呵呵地说,来玩的人多了,花海里自然少不了要人去管理,村里优先解决精准扶贫对象就业,这也成为高沙村困难群众增收的一个好渠道。
十几万元的成本投入,引爆了乡村休闲游,先后吸引了6万多人前来赏花,着实让高沙人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而这还仅仅是开始。蒋宏忠告诉记者,王港乡将在高沙村成功试种格桑花的基础上,放大“格桑花效应”,经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引进专业合作社或公司,下半年在扩大格桑花种植面积的同时,丰富观赏花卉的品种,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花海经济”。
游客在浮梁县王港乡高沙村格桑花海游玩。(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