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推动老城区保护与发展
留住城市灵魂
——我市推动老城区保护与发展纪略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周筠)景德镇是一座拥有千年制瓷历史的城市,以陶瓷享誉国内外,它的建筑和街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推动老城区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坚定地走“保护利用老城区,保护历史文脉,改善群众生活,发展文化旅游,完善城市功能”的新路,留住城市的灵魂。
老窑址:皇冠明珠最夺目
在延续千年的陶瓷制瓷历史中,景德镇留下了52处151个著名窑址,这些窑址代表了从唐朝至民国年间的陶瓷文脉。如果说这151个窑址如同一顶美丽无比的皇冠,而景德镇御窑厂则是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
景德镇以御窑厂为核心的众多陶瓷遗迹,属于没有同构型的世界精品级文化资源,文化部为此专门出台支持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8项举措,将景德镇御窑遗址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规划》,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景德镇的大遗址保护。
2010年,市政府申请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2013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御窑厂成为江西首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遗址。为了保护好御窑遗址,三年来,我市先后攻下了两座“堡垒”:爆破拆除了御窑核心区市政府两幢老宿舍楼,清空拆除了御窑长廊沿街98间店面。此外,我市在向国家文物局呈报的7个御窑遗址保护设计方案中,有6个获得批复同意,大大推进了御窑遗址的保护工作。
老街区:老城记忆今仍在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科学统一。御窑景巷是我市首个老文化街区保护项目,也是我市首个老城保护与利用项目,全长1.1公里,占地面积3.1公顷,内藏太平巷、求知弄、龙船弄、低头弄等19条里弄,是老城区里弄文化的集中代表。时至今日,许多居民还在这片区域里生活,延续着习俗和传统,呈现出一幅瓷都特色人文活动图景,也展示出传统陶瓷文化的城市活态文化。
御窑景巷从一开始,就吸取国内外经验和教训,强调对老街区、老建筑、文化遗迹的完整保护,以修缮和改造为主,不动迁、不变格局,除了在考证充分、专家论证基础上“修旧如旧”之外,坚持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而临江新建景观带内的建筑则实现与老街区的融合,形成有机补充。目前的御窑景巷,完整、真实再现了明清以来的历史风貌,并将众多文化遗迹和老街区、里弄和民居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老厂区:工业遗存保护好
五年前,面对宇宙瓷厂不同建筑风格、深烙时代印记的老厂房以及各式老窑炉和耸入云端的老烟囱,是推倒开发房地产, 还是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份弥足珍贵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省陶瓷工业公司面临着巨大压力和艰难决择。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坚定支持下,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选择了后者,破解了难题,启动了陶溪川项目。
经过四年多时间的重造,曾经机声轰鸣的原料车间,已变为陶艺培训机构——陶瓷DIY超市;原来一片繁忙的成型车间,将成为传统艺术瓷创作基地,景德镇七十二坊制瓷工具及工艺将淋漓尽致地在这里展示;昔日炉火熊熊的烧炼车间,将分别成为美术馆和工业遗产博物馆,采用声、光、电、蜡像、实物反映景德镇近代陶瓷工业发展进程……曾命悬一线的老工厂,如今早已浴火重生,实现华丽转身,成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不仅如此,我市老厂区保护还实施了红光、红旗、光明以及刘家弄、落马桥保护利用工程,完成了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保护利用工程,扎实推进东城老工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
如今,景德镇的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已经重新焕发生命力,将千年历史文脉连线成片,这些独特的陶瓷基因、多元文化、混合业态和保护利用模式,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中国文化的地标。(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