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景德镇特色地下综合管廊的新模式

2017-5-18 14:25:38本站原创 字体:

我市打造景德镇特色地下综合管廊的新模式

打造景德镇特色地下综合管廊新模式

  景德镇在线讯(曾劲峰/文 记者 付裕/图)自2016年4月我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任务,在资金筹集、配套政策、运营管理、管廊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创新,力争建设全国一流、具有示范价值的地下综合管廊样本。

  按照计划,今年10月底将完成11条新建管廊廊体建设和智慧管廊大厦建设,今年年底前完成管线入廊和设备安装工作,2018年实现全面试运营。

  运用PPP模式破解资金难题

  我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6.85亿元。其中,昌南拓展区的4.1公里由政府投资建设,后期委托给管廊项目公司运营;高铁商务区和景东片区地下综合管廊按ppp模式建设运营,建设里程26.8公里,投资24.01亿元。地下综合管廊造价高,建设成本的一次性投入大。我市在充分运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亿元的基础上,积极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一方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破题,管廊项目资本金4.8亿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比例为5:95;另一方面由管廊项目公司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10.21亿元。项目期25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23年。

  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管线入廊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普遍面临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周期较长、建设费用高、管线单位入廊协调难度大。根据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市按照“谁受益、谁缴费”的原则,在收费标准方面,充分考虑试点工作需要以及管廊里程和断面、造价的变化等因素,在原定初步成果前提下再通过招标委托厦门市政管廊有限公司,对我市相关收费标准进行提高完善。目前,已完成中间成果并向各管线单位提交。经过与各管线单位的沟通,基本达成一致意见。采取沟通和政府定价相结合方式,于本季度发布实施入廊费和运营收费标准,并在昌南拓展区一期管廊运营中完成第一笔收费。

  在制定收费标准的同时,制定强制入廊政策保障管线全部入廊,我市2015年已制定《景德镇市地下管线(管廊)管理办法》,明确已建地下综合管廊区域,管线一律入廊。同时积极引导各管线权属单位参与管线改迁和入廊协调工作。我市还计划将管廊、管线管理列入人大立法计划。

  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难,后期运营管理更难。按照ppp模式,管廊后期问题基本上是运营问题。我市管廊运营期为23年。为有效保障后期运营,我市着重从制度上保障运维工作,编制并发布实施了《景德镇市国家试点综合管廊工程(一期)监控与运维验收手册》、《景德镇市国家试点综合管廊工程(一期)运维管理操作手册》、《景德镇市国家试点综合管廊工程(一期)运维管理方案》,使运维管理有方案制度、有预案安排。

  目前,我市昌南拓展区一号路、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建成,中铁四局全程参与竣工验收、管线入廊工作,以便接收管理,并通过昌南拓展区4.1公里管廊的运营管理,为以后更多管廊运营管理积累经验。

  应用新材料、新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国家试点工程,省、市重点工程,质量要求高、标准严格,为此,我市在项目建设上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把工程建成内坚外美的精品工程。使用新型模板,具有省工节材、高效便捷、质量优越、施工灵活、安全环保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实现了各种建筑信息在各专业平台间的共享和传递,提高了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的效率;利用无人机巡检、远程监管指挥系统,保障项目建设不因工程线路长留下安全隐患。

  我市将按照财政部、住建部的相关要求,紧紧咬定十月份全面完成项目廊体建设,年底完成管线入廊的总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扎实推进我市管廊建设和运营,努力打造景德镇特色的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