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掠影
扎根基层显身手
——我市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掠影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的浮梁县经公桥新田村第一书记邵世民和村民一起移植野生中草药进入试点培育基地。 (记者 黄原珂 摄)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丁雪)田间地头、大山深处、小溪河畔……在精准扶贫一线,他们留下了奔波的身影和忙碌的足迹。一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就是一面旗帜。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498个行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摸情况,紧锣密鼓搞规划,多方协调跑项目,扎扎实实搞帮扶,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美化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赢得了村民的点赞。
高度布局 高位推动
近年来,为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我市坚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抓手,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2月23日,市委召开“五人小组”会议,专门听取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情况汇报。市委书记钟志生强调,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是最大的政治责任。驻村第一书记要发挥作用、积极作为,牢牢扛起脱贫攻坚责任。
3月13日,全市脱贫攻坚暨驻村“第一书记”培训会上,全市498个行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一次集中培训。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黄金龙,副市长徐耀纯先后对“第一书记”派驻、管理、帮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培训内容包括当前精准扶贫政策介绍、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具体事项等。
4月中旬,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关于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督查的通知》,派出3个督查小组,采取明察暗访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否与原单位脱钩、是否按要求到岗到位、开展建档贫困户自查及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选优配强 从严管理
怎样才能让第一书记发挥最大作用?精准选派尤为关键。在安排任职时,我市始终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把最优秀的党员干部选派到基层去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扩大选派面。实行市、县、乡三级联动,市、县两级着重挂点省、市贫困村,对有贫困户的所有行政村实现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全覆盖。其中从市直机关选派了107人,从各县(市、区)、乡(镇)机关选派了391人。
严把选派关。坚持把严格标准条件作为选好选优第一书记的“第一道关口”,采取个人报名、单位党组织推荐、组织考察、党委决定的方式,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备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作风过硬、能吃苦、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机关干部选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找好结合点。坚持把部门特点、行业优势、干部专长与所任职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党群部门干部联弱村、经济部门干部联穷村、政法部门干部联乱村、涉农部门干部联专业村”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
人下去了,还要保证心也跟着下去。我市作出了硬性规定,出台《景德镇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选派人员任期不少于2年,必须和派出单位工作脱钩,每季度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50天;明确要求采取随机抽查、走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每季度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进行1至2次督促检查,对督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见人见事,对问题不回避不遮掩。
科学谋划 精准帮扶
千条理,万条理,找出致富路才是硬道理。驻村“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解决问题,一道找准贫困源、科学谋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
健康扶贫保幸福。
——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陈立勋通过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医疗帮助,为村民进行体检、检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就业扶贫促增收。
——浮梁县蛟潭镇石鼓村,市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兼该村第一书记吴德文通过联系周边茶厂,吸收贫困户就业,让老百姓甩掉了穷帽子。
——乐平市鸬鹚乡龙口村,市检察院选派的第一书记罗晓敏利用该村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促进村民增收,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互联网+激活力。
——“城里人真会玩,这么好玩我们也要玩。”这是浮梁县峙滩镇流口村打造的“互联网+流口”的一句口号。流口村地处偏远乡村,信息渠道较为闭塞,因浯溪口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需安置移民301户1269人,缺乏发展动力。由市中级人民法院选派的第一书记冯辰通过让村民参与网上购物,引导村民开网店,并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打开销售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特色优势壮发展。
——作为省级贫困村的浮梁县经公桥镇新田村,山上因“天保”工程实施无树可伐,田地因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且产出效益低下,村里几乎没有自主的经济能力。面对此种状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的第一书记邵世民瞄准山区中药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技术,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村镇。
——乐平市涌山镇车溪村有一座名为“敦本堂”明清古建筑,由市建筑设计院选派的第一书记华强对准该村文化优势,利用自身专业背景和资源,计划打造特色旅游村落;浮梁县勒功乡石溪村,市审计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周先法希望借助毗邻苍溪村的地理优势,利用当地优美的地理环境,打造生态旅游基地。
——“辣木全身都是宝,黑皮花生疗效高”,连续干了3任第一书记,由市工管办选派的乐平市礼林镇鲍畈村第一书记吴玉和这样说起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如果项目进行顺利,该村脱贫指日可待。
扑下身子 沉下心思
“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任职以来,驻村“第一书记”以村为家,与村民认亲结友,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聚人心、带队伍,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举措,较好地展现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
夜晚、雨天、周末.……第一书记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思,上门入户、访贫问计。“村民白天务工去了,我们常常都是晚上入户走访的。”由市委统战部选派的驻浮梁县经公桥镇歧田村第一书记王瀚聆如是说。白天去单位部门跑项目,晚上去村民家中做工作,渐渐成为第一书记的工作常态。
“便民连心卡上面有我的电话,村民一卡在手,有什么困难,不用出家门,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了。”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由乐平市委组织部选派,乐平市后港镇义方村第一书记刘发桂设计制作了“便民连心卡”。小小的一张卡片,不仅加强了第一书记与村民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提升了村党组织服务水平,给村民生活带来便利。
端起瓷碗吃吃农家饭,坐上板凳聊聊农家事,挽起袖子干干农家活,“第一书记”正在广阔的田野上,为强村富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