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景德镇市全力以赴开展棚改攻坚战
棚改,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我市全力以赴开展棚改攻坚战
欢歌笑语
幸福起飞
舞动生活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邵婧 曾刚峰 摄)棚户区改造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景德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卓尔不凡的制瓷技艺、古色古香的窑砖里弄、风华绝代的陶瓷文化都令人沉醉。但大片上世纪60、70年代遗留下来的棚户区却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短板,房屋陈旧、设施简陋、路面坑洼、排水不畅、鼠虫横行,棚户区群众都热切期盼着征收改造。从2016年起,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按照每年100万平方米的任务要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3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使城市面貌和群众住房条件有很大的提升。
公开透明 新居梦一朝圆
54岁的刘茂华以前是光明瓷厂的职工,下岗后在光明宿舍小区开了家小卖部为生。他一楼的房子光线很差,墙面已经斑驳,由于潮湿阴暗,青苔也悄然爬上了墙角。“我这栋楼的房屋状况在我们这几栋里还不算太差,像8栋已经是危房了,一下雨他们家里漏水就特别严重。”随着老房子一天天破旧,人也一天天上了岁数,刘茂华和住在这里的老工友们换房的心愿愈发迫切,但是房价年年攀升,又让他们觉得买房遥不可及。直到2016年年底,我市启动的老城区“三红一光”(红旗、红星、红光、光明瓷厂宿舍)地段棚改项目给了刘茂华新的希望。经过摸底调查、测量、签约、选房等阶段后,刘茂华今年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当时有几个地方可以选择,我选了豪德广场附近盛世峰景小区的房子,等装修好就能住新家了!”刘茂华兴奋地对记者描述着未来新家的模样,幸福感溢于言表。
65岁的江建华原来住在陶瓷原料总厂宿舍,一家人挤在五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住了50年,每到下雨天屋子就漏水,还总有老鼠乱窜。江建华对记者说:“老房子征收后,我挑选了陶新家园一套95平方米的房子,我85岁的老母亲对新家十分满意,说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得感谢棚改政策。”据了解,陶新家园小区已经有200多户居民迁入了新家,满心欢喜地开始了新生活。棚改项目让这些普通百姓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棚户区改造中最大的难题是房屋征收。为确保廉洁征收,我市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理念,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适当提高征收标准的基础上,做到了补偿标准“拆官拆民一个样、拆富拆贫一个样、拆先拆后一个样”。征收前将补偿政策印制成《阳光操作手册》发放给每位被征收户;操作中,对测量、复核、签约、补偿、选房等流程“全公开”。家住原料总厂宿舍的李先生在办理完房屋征收补偿手续后开心地说:“东城棚改项目部工作人员办事认真、廉洁高效,我在10天之内就得到了补偿款,我从心里感谢、支持棚改政策。”
坚持“四个结合” 彰显城市特色
“棚户区拆迁后,将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和停车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市房管局副局长桂洪涛向记者介绍,我市棚户区改造坚持与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与优化城市交通相结合、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原则,综合考量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着力彰显城市特色。瓷都新名片——陶溪川就是以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整合宇宙瓷厂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成功打造了一个“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
2016年7月6日,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在景德镇召开。我市开工率100%、安置房基本建成率100%、货币化安置率93.15%,均排名全省第一。为让棚户区居民早日搬进宽敞新居,我市主动作为,自我加压。2016年,在原来申报3110户的基础上,主动向省住建厅申请增加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4072户,达到7182户,总改造面积91.06万平方米,比“十二五”期间五年任务的总和还要多18.96万平方米。2017年,我市在去年7182户任务的基础上,再申请增加5944户,总户数达到了13126户。(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