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展现“未知的瑰丽”
在今年3月15日戛纳举行的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颁奖典礼上,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斩获“最佳文化建筑”奖,备受各国建筑精英的关注。
大资金投入 大手笔谋划 大格局呈现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展现“未知的瑰丽”
正在建设中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记者 王姝 摄)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王姝)厚朴的瓷窑文化,泥与火的记忆温度,造就了“因窑而生,因瓷而盛”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薪火相传的不灭使命,这些都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在今年3月15日戛纳举行的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颁奖典礼上,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斩获“最佳文化建筑”奖,备受各国建筑精英的关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及御窑厂遗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是配套御窑厂大遗址保护开发的系列项目之一。项目采用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招标模式,招标工作于2016年9月完成,中标单位是施工总承包中建一局与设计总承包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并由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做项目全过程管理。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8.7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御窑博物馆、配套停车场、窑炉遗址展示大棚、游客服务中心、240栋古建筑修缮以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与御窑厂周边道路改造。
御窑博物馆项目,位于御窑厂与徐家窑之间,毗邻明清窑作群遗址,与始建于唐朝的龙珠阁隔街相望,被多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所环绕,又与丝绸之路的起点中渡口码头相距不足一公里。重要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地段区域特殊的城市肌理。据了解,博物馆主体工程总占地面积约97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420.2平方米,包含展陈、修复、库房、办公等功能区,博物馆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7321.9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098.27平方米。地下室局部二层,地上部分为八个双曲面拱体结构,内侧干挂窑砖,外侧砌筑窑砖,建筑高度为9米。
“2016年初,文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故宫博物院等有关部委分别深入我市实地调研指导,并明确表示将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国家发改委把博物馆建设、窑炉遗址保护展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历史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建设六个项目统一纳入国家“十三五”2016年重点支持项目,这六个项目在江西省发改委立项为江西省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及御窑厂遗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方陶文旅集团员工舒璐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项目如期完工,自2016年10月开工以来,大家放弃节假日休息,抢进度、赶工期,目前御窑博物馆的基坑、土方及负二层结构均已完成,现在处于负一层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9月底主体工程完工。另外,古建筑修缮部分,目前测绘和结构检测工作已经完成,龙缸弄、湖口弄部分建筑方案已完成,经文物部门批准后将分批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窑炉遗址展示大棚目前均处在方案设计阶段。
御窑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概念由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提出,他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窑与瓷。设计用最简单原始又富有感染力的拱券形态抽象窑的形式,并吸取了中国瓷器圆润、简约的曲线造型,适当对形体进行变换、切割,使形式更加自然,充满了手工制作的拙意,体现着瓷都千年以来工匠精神的传承。
建成后的御窑博物馆,通过多个单体拱券的组合聚集,以谦逊姿态,半藏于地下,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如刚刚出土的文物,整个博物馆将集展示、办公、文物修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使博物馆微妙地融入周边历史街区的固有肌理,激活了周边环境,也构成了展览的空间。”舒璐介绍说,整个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御窑厂遗址保护力度,提升文物保护利用设施水平,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还对继承和弘扬景德镇御窑历史文化,与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成果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实现御窑遗址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