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持梦笔书新景——来自景德镇昌南拓展区的报道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官龙样)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地下综合管廊全线贯通,全市体量最大的写字楼——新城大厦投入使用,全市环境最美的学校——昌南实验学校已经开学,全市最大的城区湖面——新昌南湖一湖美景新妆亮相……一项项重点工程提前完工,一件件民生大事如期完成。在昌南拓展区这个仅50平方公里的热土,到处飘洒着建设者的汗水,奏响了一曲曲“自信、实干、奉献”之歌。
景德镇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同全国多数发展中的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主城区人口增多、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城市更加和谐宜居,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昌南拓展区,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新貌。
然而,昌南拓展区在一开始设立的时候,便受到了质疑,人们怀疑昌南拓展区能否建立起来?能否发展好?
“信心比黄金重要。”面对种种质疑和困难,昌南拓展区的建设者们并没有退却。他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美丽、幸福的昌南拓展区一定会早日建成,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创造现代优越的环境。
信心足,解决了思想问题;蓝图描绘,解决了规划引领问题;那么,如何把“蓝图”变成“施工图”“路线图”?
关键还是靠真抓实干。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昌南拓展区践行“做事是最好作风”的理念,按照“争分夺秒抓进度,一丝不苟保质量,精打细算省资金,万无一失保安全”的总要求,牢固树立“我是一名建设者”的创业意识;学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业务,争做建设的行家意识;树立敢于担当、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开拓意识;树立讲大局、讲团结、讲互补的协作意识,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从西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到高铁商务区项目;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到南、北片区路网建设现场……到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为人先的斗志。施工现场,党旗飘飘,挖掘机、渣土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汗水湿透了衣背。昌南拓展区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到工地上”,建立班子成员挂点项目协调制度、项目建设定期现场办公制度,发扬“白+黑”“5+2”的作风,项目建设中一块块难啃的“骨头”,都被顺利解决。
在去年国庆节期间,昌南拓展区还开展了西河水系“千人大会战”超常规建设,组织了100台挖掘机、200辆工程车、近1000人24小时作业,12天完成土方挖运100万立方,创造了我市单项工程日挖方最高纪录,创造了“园区速度”。正是在这样的干劲和速度下,让一个原本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在一年内完工。
昌南拓展区的建设者们,正以一种时不我待的创业意识,为我市奋笔疾书着一帧帧山水美景;正以一股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在生态家园的建设中激情奏响一曲曲奋进之歌……
未来的昌南拓展区,将建成一个集行政机关、商业购物、金融贸易、文化娱乐、艺术创作、陶瓷展销、休闲旅游、高级住宅等多功能的市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此,筹融资数额巨大,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项目纷纷落户。
面对上千万、上亿的项目,如何牢牢守住拒腐防变的廉洁底线?如何避免“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现象?
“我们要把每一项工程都做成‘廉洁工程’。”昌南拓展区相关负责人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行为,该区增强奉献防范意识。坚持纪委和审计派驻制度,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各类廉政准则和观看反腐题材影片,并邀请市监察局有关人员举行项目工程廉政讲座。强化“人财物”的管理。明确专人审核合同条例,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管力度,严格每一笔工程的支付流程。同时,在物资采购、公务接待、办公经费等开支管理方面,建立了由责任人负责把关、一把手监督的管理模式。
风雨无阻的步伐,日夜兼程的身影,昌南拓展区的建设者们用辛劳见证了今天的变化。
日月星辰、春秋冬夏,昌南拓展区的建设者们,面向征途再出发,也必将托起明天的繁华。(来源:景德镇日报)